shhao (2002-5-20 15:50:44)
我認為主要問題是作者未理解(當然更談不上掌握)面向對象的思想和方法。
zhaott (2002-5-20 13:15:12)
工具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人,是規格
telescope (2002-5-20 13:06:05)
一個老農拿鞭子敲敲拖拉機罵道,這東西沒他媽我的驢好使,不懂人話,就算費點勁把它開起來,還不得把我的地壓硬嘍?驢一拉就走,這東西他媽不要說讓我拉,就是驢也拉不動,然后還得花油錢,這是拖拉機的硬傷啊。
telescope (2002-5-20 13:04:30)
一個老農拿鞭子敲敲拖拉機罵道,這東西沒他媽我的驢好使,不懂人話,就算費點勁把它開起來,還不得把我的地壓硬嘍?驢一拉就走,這東西他媽不要說讓我拉,就是驢也拉不動,然后還得花油錢,這是拖拉機的硬傷啊。
blacktigers (2002-5-20 12:07:57)
推薦一篇文章:轉載自企業工程論壇 http://www.ee-forum.org/ 標題:復雜系統的層級原理與模型驅動軟件體系結構 作者:余彤鷹 2002-5-17 -------------------------------------------------------------------------------- 寫在前面 最近看到模型驅動在國內漸漸被更多的人注意,前幾天又看到一些關于UML優劣和應用方面的爭論。作為繁忙工作中的一種休息,從過往的研究筆記中整理一點東西放在這里,與大家交流。 層級理論是構建復雜軟件體系的基本原則 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 A. 西蒙曾論述到:“要構造一門關于復雜系統的比較正規的理論,有一條路就是求助于層級理論……我們可以期望,在一個復雜性必然是從簡單性進化而來的世界中,復雜系統是層級結構的”。對于軟件這樣復雜的人造事務,發現層級和運用層級,是分析和構建的基本原則。 軟件的體系結構是層級的 粗略地觀察一下軟件表述方式(語言)的發展:從穿孔紙帶(機器的語言)開始,首先是匯編語言,然后是高級語言,再往后有面向對象語言和所謂第四代語言(FGL)出現……應當留意:每一代的語言并不是在“取代”前一代語言,而是用上一代語言來“寫”下一代語言。在這個自然的進化過程中,西蒙所論述的復雜體系的層級特征清晰地出現了。 進一步看,在由簡單到復雜的進化道路上,軟件的體系結構、軟件開發的體系結構、軟件開發工具的體系結構等等,都呈現出層級的特征!昂谩钡能浖w系具有更加清晰的層級。 一維語言之后是模型 這里不想展開討論這個問題,只是提出一些思考的結果。與自然語言類似,現有的“程序設計語言”是單維的,它的基本語法是以前后順序為基礎的。當系統的復雜程度提高時,用這樣的語言精確描述復雜系統變得越發困難,更遑論有效地修改維護;可視化開發平臺、代碼管理工具(甚至某種意義上共享組件也可包括在內)等的出現對此是一種補充,但仍然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法。軟件描述體系進化到這里,面臨著一次突變,將有新的物種出現,這個新物種可能就是模型。筆者認為,模型與程序語言主要的區別不在于圖形化,也不在于抽象的程度,而在于表達方式突破了“單一順序”的限制,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二維表。模型可以更容易和直接地表達復雜的結構。 模型和語言都是對系統的描述 傳統的編程語言和模型都是一種表述的體系,前者適合表述順序過程,后者適合表述復雜結構。模型的必要性可以通過下面這個例子看出來: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