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并不是一件輕松寫意的事情。許多企業被上帝勉強地留了下來,暫時擺脫了被淘汰的地獄,是因為他們已經學會讓上帝來定義"質量",然后按照"舒舒服服"的旨意辛辛苦苦地去"做"。
問題是,如何"做"才能讓上帝感到"舒舒服服"呢?
曾經有一位CEO,他深知"質量"對客戶以及對公司的盈利水平的意義,決定用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來"做"質量。他的確感到得意,因為他用昂貴的投資博得了客戶的青睞與訂單;可沒有多久,他的笑容消失了,因為別人也用錢買來了比他還要好的設備,他的"質量"優勢頓時沒有了。他開始陷入困惑。
這時,ISO 9000風頭漸起。他又一次興奮起來,決定與"國際接軌",并花高價讓國外的認證公司來"保證"公司的質量。證書掛了起來,他開始在廣告中得意地宣稱:我們是業內首家,我們有了"國際質量"。但是,又沒有過多久,他開始沮喪地換掉了廣告語,坐在窗前發呆:我不明白,為什么大家一下子都有了證書?具有國際認證就能夠"保證"具有"國際質量"嗎?
他開始尋求質量專家的咨詢幫助。
專家說:你沒有SPC怎么能夠叫做現代質量管理呢?于是,他讓員工接受培訓,并購買了軟件。幾個月過后,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可沒有人對它們感興趣;好比速度表告訴你超速了,可你不理它,繼續開;
專家說:你不做"質量成本"管理哪里會有什么質量?于是,專家小組進駐,很快就建立起了一套"質量成本"報告制度;當他正要好好地品嘗質量管理的成果時,財務經理卻給了他潑了一盆冷水:數據不真實。他開始發火。財務經理告訴他:現在,全是垃圾了。
專家說:我真心替你難過,因為你走了那么大的彎路才找到我。根本不要猶豫,做6Sigma!GE、摩托羅拉就是靠它成功的。世界500強都在做呢。于是,又一次鼓起了勇氣。專家們言必稱杰克·韋爾奇,并時時用6Sigma演繹GE輝煌的故事?墒撬又罂傆X得與自己關系不大,他學到的似乎是一個SPC和質量成本炒在一起并添加了許多新口味佐料的套餐,他甚至懷疑:是韋爾奇成就了6Sigma,還是6Sigma成就了韋爾奇?而他自己,畢竟不是杰克·韋爾奇。
…
客戶似乎越來脾氣越大,質量經理和生產經理也都換成新的面孔了;面對公司的經營狀況報告,他一次次陷入困惑,他在深思:質量到底是什么?它究竟該怎么管?
客戶的震撼
上帝總是喜歡指引那些因苦苦冥思而變的"可憐"的人,而絕不可憐那些身處困境仍傲慢無知的家伙。所以,我們那位可憐兮兮的CEO有救了。
有一天,他接待一個日本客戶。他大談自己的優勢,比如,設備多么先進,程序多么完整,過程多么受控,最后談到他的員工們是如何嚴格按照要求校準那些設備,他感到多么的自豪。日本客戶微微一笑,對他說:我相信你們的設備是最先進的,程序也是完整的,技術也是領先的,而且設備都是嚴格按要求準時校準的。但是,請問:你那些校準設備的人員的頭腦什么時候校準一次?誰來校準?用什么標準校準?他一下子被震住了,呆呆地望著客戶,然后馬上回過神來,握著日本人的手連聲說:謝謝!謝謝!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他的確明白了,因為他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從此開始了一場洗心革面的質量文化革命。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