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編譯檢查
使用開發工具所帶的編譯功能或專門程序對軟件源碼進行檢查,分析和尋找源碼存在的問題。
2.5 編程規范
通過人工源碼檢查判斷源碼是否符合企業已經制定的相關編程規范。制定編程規范,在企業內形成一個開發約定和規則,有利于整體風格統一、代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
2.6 編程邏輯
所編寫的源碼是否考慮周全,無矛盾或遺漏之處。常見問題如:忘記定義變量就使用、變量沒有賦值初就直接使用、輸入輸出的數據類型與所用格式說明符不一致、沒有注意數據的數值范圍造成數組越界或數據溢出、輸入時數組的組織方式與要求不符、循環語句可能會造成死循環、條件語句只考慮符合的情況而沒有考慮例外的情況、讀取文件或數據庫中的數據沒有考慮例外情況,等等。
2.7 編程優化
通過人工或軟件檢查判斷是否可進一步提高源碼總體性能和運行可管理性?傮w性能如內存管理、數據庫組織和內容、非數據庫信息、任務并行性、網絡多人操作、關鍵算法、與網絡、硬件和其他系統接口對性能的影響等等;運行可管理性如便于控制系統運行、監視系統狀態、錯誤處理;模塊間通信的簡單性等等。
3、文檔質量管理層次
文檔(包括模型)是軟件開發過程中的中間成果,這些中間結果關系到軟件需求的準確性完整性、設計的合理性,對軟件系統的最終結果有決定性作用。文檔質量管理層次包括文檔規范、文檔語法、文檔語義、文檔邏輯、文檔美學、文檔優化。
3.1 文檔規范
文檔成果符合企業或業界已經制定的文檔模板規范。企業甚至行業應當制定統一的文檔規范,形成一個文檔約定和規則,以統一文檔內容與風格。
3.2 文檔語法
文檔成果正確使用通用的工具與術語、符合相關行業的技術標準。所有語言都有它的語法,所有質量合格的文檔(包括模型)都應該是語法正確的,不正確的語法會影響規格說明和可視化的質量。
3.3 文檔語義
文檔成果表達正確、無歧義。所有質量合格的文檔(包括模型)都代表它期望代表的語義,而且應該在代表這些語義的時候具有一致性。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