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屬于中國軟件產業,這是去年底業界普遍的觀點,軟件外包產業的巨大市場和中國軟件經營的良好環境使業界把希望寄托于軟件外包業。然而,盡管市場有巨大吸引力,有良好的國內發展環境,國家政策也在向軟件出口傾斜,但市場無情,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軟件外包服務10個億的市場,到目前為止達成具體開發意向的還不到1%。這就引發了業界的思考,國內軟件外包企業是沒有興趣去經營,還是沒有能力去做?
雖然軟件外包業承載了整個軟件業的夢,但到目前為止達成合作開發意向的企業還不到1%,調查顯示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
2003年的中國軟件外包界動作頻頻。先是東軟集團聯合惠普成功組建IT外包服務聯合艦隊;隨后北京軟件聯盟成立,意圖顯而易見——軟件出口;而北京最大的軟件出口企業中訊軟件集團公司繼接受NEC注資后再一次接受了聯想投資公司總額超過2400萬港幣的大型注資,得以更好拓展軟件外包業務。
然而,據調查顯示,國內企業一般都是50-100人之間,最大的也不過千人左右,全年業務達到1000萬美元的話就可以穩排第一位了。像印度那種動輒 三五萬人,一個訂單就可以達到一個億的大企業我們國內似乎還不可想象。再者,由于規模、資金因素導致企業技術研究上的不足,目前國內企業所能承接的外包業務大都是低端的軟件開發和維護,中高端業務無法涉及。由此不難看出規模偏小、資金不足是制約國內企業搶奪外包業務訂單的最大瓶頸。
由于規模小、資金、能力不足,國內企業屢失訂單良機,嚴峻形勢呼喚軟件外包成立產業聯盟。
記者認為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缺乏核心企業是導致目前中國軟件外包企業動作遲緩的主要原因。國內企業發展軟件外包業務,出路還在組建產業聯盟。
隨著越來越多的“航母”級國際企業向外承包自己部分軟件的開發和維護業務,對業務承載企業的要求已大不同于以前。在新形勢下,國內企業應盡快成立產業大聯盟。
首先,產業聯盟可以形成龐大的行業規模,集中資金就可以去承載大宗業務,很顯然大宗業務才是利潤的源泉。
其次,產業聯盟可以技術互補,形成技術優勢!叭齻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每個小企業掌握的技術可能是單方面、某個具體環節的,而且有別于他人掌握的技術,但如果進行技術優勢互補,就會是整個流程的全程技術,就可以去承接中高端軟件研發、維護類外包業務。
此外,產業聯盟有利于規范行業環境。由于規模、資金因素,導致國內大部分企業提供的業務雷同,因為它們都只能承接低端的、小型的訂單。這就無法避免為了承接到業務而進行的各種不正當競爭,價格戰無疑最先被采用。這就陷入了零和博弈困境。而產業聯盟是形成合作性最佳途徑,也最有效,因為產業聯盟后的企業利益彼此攸關,迫使企業在競爭時從全行業角度來思考。
產業聯盟不是單一策略,只有配合其他各項措施才可以作用最大化。
我們必須認識到,產業聯盟并不包治百病。產業聯盟只是給軟件外包業的發展提供一種全新的方式,一個契機。要獲得長足的發展,軟件外包業還應該在以下幾點下功夫。
第一,正視差距,承認在英語軟件外包業務研發上的不足,而利用和日韓地域關系主攻日韓企業的軟件外包業務,暫時性地、適當地放棄英語軟件外包市場。
第二,主攻應用管理軟件外包市場,因為這也是日本、韓國軟件企業的最強項。
第三,加大自我推銷力度。更多的美國企業希望將他們的外包項目交給中國企業來做,但苦于對中國企業不了解而遲遲不敢進入中國市場。中國軟件企業如果不加深自身的宣傳推銷力度,將錯失絕佳機遇。
其次,產業聯盟可以技術互補,形成技術優勢!叭齻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每個小企業掌握的技術可能是單方面、某個具體環節的,而且有別于他人掌握的技術,但如果進行技術優勢互補,就會是整個流程的全程技術,就可以去承接中高端軟件研發、維護類外包業務。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