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質量和風險管理 軟件質量保證
關鍵字:質量 風險管理
摘要
本文的目的是比較軟件質量和軟件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文章首先回顧了基本原理、技術,以及它們在質量軟件開發過程中的應用。讀者可以知道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Boehmis的六步風險管理過程。文章討論了質量軟件技術是如何既是軟件開發風險的貢獻者又是緩和者。
質量入門介紹
根據國際標準組織(ISO)的定義,質量是依靠特定的或暗指的能力滿足特定需要的產品或服務的全部功能和特征。這個定義說明了質量是產品的內在特征,描繪了產品的質量觀點。第二個學術派的觀點堅持如果要達到質量的目標必須在這個質量的概念上要加強。這個學派認為,質量不是單獨以產品為中心的,而是和客戶和產品都有聯系的,其中客戶是出資金者或受影響的部分人,而產品包括利益和服務。進一步講,質量的概念會隨著時間響應和環境價值的改變而改變,價值會使人們弄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因此,軟件的質量作為產品或服務需要的功能/特征,也必須定位于客戶和組織間的內容(R.T. Vidgen,A.T. Wood-Harper)。這是關于質量的有用的觀點。這些回顧的細節包含在以下幾段文字里,第一步是人為因素。
質量觀點
對于質量的觀點,開發過程中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矛盾。以下幾點由開發過程中的幾個關鍵角色提供的簡要描述:
* 開發經理:產品是可靠的、可維護性好的,能夠讓客戶滿意,如此直到項目結束或強制終止(這導致折衷的需要)。
* 商業分析者:客戶和開發小組聯合,保護用戶定義的功能和需求不受外部改變干擾。
* QA審計師:發現從質量方案/產品中脫軌的現象——所有使過程偏離質量控制的活動將受到與項目有關的人員的反對。
* 最終用戶:初級雇員很少給系統輸入什么,但是對它的操作必須有責任。最終用戶不滿意,當他們不愿意為系統付支票時,就需要監察系統的可接受程度了。
* 生產線經理:最終用戶的老板通常持有這樣的態度,即他們不需要太大的時間周期。
* 項目投資者:付鈔票的人,需要按時、按預算地交付產品。
最后,是開發人員的質量觀點,這直接影響到選擇最終產品生產的方法。這不僅起源于開發者的質量觀點(產品相對于使用),也起源于如何獲得需求(主管相對于客觀),和他們如何創造他們工作的環境(協調相對于沖突)。R.T.Vidgen和A.T.Wood-Harper提出了四種可能的開發者對質量的認識觀點: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