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功能規格方法監視需求的進展,一旦在需求階段確定了規格,研究就是和需求收集過程結合起來了,F在創建需求功能列表的自動工具技術是可行的了。這些工具的先進之處在于:嚴格而快速地收集需求,不僅可以填寫功能點計算和成本預算,也能夠把這些數據增加到CASE工具、數據模型和設計工具中。
* 新技術——基于功能點的分解和每個功能點的成本估算。這將迫使用戶承認緩慢的用戶需求將會導致財政(成本)的增加。
因素:低質量和錯誤傾向的模塊
減輕風險的技巧:按照進度計劃進行的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已經證明影響軟件質量控制的四中技巧是:
質量評估和可靠的評估工具。質量/評估工具是一個新的市場(在1993年只有6種這樣的工具),在所有的軟件開發項目經理的人員中使用的不足10%。
過失預防方法。過失預防方法包括所有減少市場誤差或錯誤的技術,包括:(a)所有結構化分析和設計技術;(b)原型;(c)高級的面向對象語言;(d)在過程語言中嚴格地使用結構化語言;(e)開展質量功能開發(QFD);(f)開展全面質量管理(TQC);(g)開展軟件質量分析(SQA);(h)清潔的空間發展方法(譯者:?)。
過失消除方法。過失消除方法包括設計回顧、結構化預演(原型)、正規的代碼檢驗、正確性校驗和所有的測試步驟。正規回顧和驗證已經被被有效地運用于消除過失,幾乎被所有美國的質量管理領導采用了。測試工作最好經過正規的專家培訓后采用。
質量管理程序。Jones指出在美國的軟件質量控制領導人(如Bladrige獲勝者)已經具有完整的質量管理程序。其中之一就是在軟件質量領域的功能方法學的擴展。過時的代碼方法很不明確、很荒謬,以至于在管理需求分析、設計和文檔方面有很多錯誤,在質量主體方面也沒有很多重要的文獻資料。功能點方法是在1991年被美國國家質量部門和軍事系統、MIS項目等采用的。1993年,功能點方法也用于控制或預測軟件項目的測試用例或測試運行。
參考書目
Wallmueller, Ernest. 《軟件質量保證的實踐方法》 Prentice Hall, Inc 1994. ISBN 0-13-819780-6
Schulmeyer, G. Gordon 《零過失錯誤軟件》. McGraw-Hill, Inc. 1990. ISBN 0-07-055663-6
Glass, Robert. 《構造軟件質量》. Prentice-Hall, Inc. 1992. ISBN 0-13-086695-4
Boogaard, Martin.《在信息系統的適應性中通過數據無關性減少軟件錯誤》. Thesis Publishers, Amsterdam, 1994. ISBN 90-5170-289-2
Curran, E. and Sanders, J. 《軟件質量:軟件開發和支持的成功框架》.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Inc. 1994, ISBN 0-201-63198-9
Blackman, M., Jeffreys, M. 《原型的質量系統》. 從《軟件質量管理, 》擴展。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London. 1993 ISBN 1-85166-963-9
Vidgen, R.T. and Wood-Harper, A.T., 《確定和管理質量的有關概念》,從《軟件質量管理, 》擴展。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London. 1993 ISBN 1-85166-963-9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