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開始就要保證不出錯,至少應該努力是錯誤盡量不在代碼是發生。為了做到這一點包括采用適當的軟件工程標準和過程,建立獨立的質量保證將來標準和過程;根據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制訂正式的方法;象軟件工具和合同軟件一樣的高質量輸入。
* 確保盡早發現錯誤并糾正,錯誤隱蔽得越久,修正錯誤花得代價就越大。因此,質量控制必須在開發生命周期重的每一個階段都要重視,如需求分析、設計、文檔和代碼。這些都隸屬于所有的回顧方法,如檢查、預排和技術回顧。
* 消除引起錯誤的引導因素,還沒有找到錯誤的誘因就糾正錯誤是不巧黨的。通過排除錯誤的誘因你就達到了改良過程的目的(回憶連續改良過程是全面質量管理TQC原則中用于軟件質量的另一個關鍵原則)。
* 運用獨立的按照標準和過程來的質量審核工作方式,通常有兩種方法用于檢查項目活動是否按照預定的標準和過程進行的,即SEI和SPR。
質量因素和風險
我們已經討論了質量,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軟件質量,或程序的質量,在軟件開發項目中要討論的風險因素。在《軟件風險的評估和控制》一書中,Jones描述了他在軟件開發中的評估經驗。運用軟件生產力研究(SPR,Software Productivity Research)和軟件工程技術(SEI,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方法來回顧幾百個企業的項目,這些項目產生的軟件可以分為六類:
* 管理信息系統:財務和管理系統;
* 象操作系統、通訊軟件或其他物理設備控制軟件等系統軟件;
* 商務開發項目,如給最終用戶出租/出售產品等;
* 軍事軟件項目;
* 合同/采購軟件項目(民間),一些零散的用于職員和雇主的客戶端軟件;
* 最終用戶軟件項目,即一些給特定的用戶開發的軟件。
這些程序中有超過100多個的風險因素。少數項目有超過15個風險因素,但大多數是6個因素影響。分析這些項目中的風險模式,結論是它們不都是所有軟件中的共同因素。這兒列出了幾個在樣本程序中出現最多的風險因素。
MIS:
* 緩慢的用戶需求分析(80%)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