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認識到自己需要定義和建立通用過程,以便在一個項目上成功之后,還可以將該過程及其成功經驗重復地用于其他許多個項目。在這一層次上,還包括理解項目管理原則對公司所用其他方法的應用和支持。
3.2.3 單一方法
企業盡量通過單一的方法開發,而不是使用多個方法,可以最好地實現協同效應和控制,認識到了把公司所以方法結合成一個單一方法所產生的協同效應,其核心是項目管理。與使用多個方法相比,只用一個方法所產生的協同效應使得程控更加容易。
3.2.4 基準比較
不斷將本企業的管理實踐與行業龍頭企業比較,以獲得信息來幫助自己改善。企業認識到為了保持競爭優勢,過程改進是必要的;鶞时容^必須連續進行。公司必須決定以誰為基準點及需要比較什么。
3.2.5 持續改進
質量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企業持續在必要時評估基準比較中獲得的信息,實施為改進過程所必要的變革。在 ISO9000:2000 中,持續改進不是一個單獨的過程或質量體系要素,而是管理質量體系的方法。
企業最重要的問題是“明天這樣做的比今天好”企業要永不滿足,沒有終點,永無休止地努力工作,追求進步和持續改進,為未來努力奮斗。
3.3 過程質量管理層次
《GB/T8566—2001(idt ISO/IEC12207)信息技術-軟件生存周期過程》把軟件生存周期的各個過程分為三類,即基本生存周期過程、支持生存周期過程、組織生存周期過程。
對于質量,強調的是對過程的重視,通過保證每個環節的工作質量,來保證最終質量,而不是通過最后的檢驗測試找出缺陷。它們的質量概念,不僅涵蓋產品,還包括企業的整個運營過程,貫穿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確保生產出高質量的軟件產品,就是遵循一套有質量原則的軟件開發過程。目前軟件過程改進主要根據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其層次分為初始級、可重復級、已定義級、已經管級、優化級。
3.3.1 初始級
企業的軟件過程是無序的,甚至是混亂的。幾乎沒有什么過程是經過妥善定義的,項目的成功往往依賴于沒寫個人的技能和經驗。
3.3.2 可重復級
已經建立了基本的項目管理過程規范,項目經理能跟蹤成本、進度、和產品功能等,項目能重復以前的成功。企業的過程能力可以概括為“有紀律的”。
3.3.3 已定義級
已經將管理和開發兩個方面的過程文檔化,并綜合成企業的標準軟件過程。所有項目都可以通過裁減企業標準過程而建立適合于本項目的過程規范。此過程能力可以概括成“標準的”和“一致的”,它建立在整個企業對軟件過程中的活動、角色、職責的共同理解之上。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