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二、質量是怎樣產生的?
·預防產生質量
·檢驗不能產生質量
產生質量的系統是預防,不是檢驗。檢驗是在過程結束后把壞的從不好的里面挑選出來的,而不是促進改進。
檢驗告知已發生的事情太遲、缺陷工作產生,會遺漏一些缺陷,不能產生符合項。預防發生在過程的設計階段,包括溝通、計劃、驗證以及逐步消除出現不符合的時機。
通過預防產生質量,要求資源的配置能保證工作正確的完成,而不是把資源浪費在問題的查找和補救上面。
原則三、什么是工作標準?
·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工作標準必須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差不多就好是說,我們將在某些時候滿足要求,或者是每次都符合大部分要求而已。
而零缺陷的工作標準,則意味著我們每一次和任何時候都要滿足工作過程的全部要求。它是一種認真地符合我們所同意的要求的個人承諾。
如果我們要讓工作具有質量,那么,我們決不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協,我們要極力預防錯誤的發生,而我們的顧客也就不會得到不符合要求的產品或服務了,這還是“零缺陷”工作標準意義。
零缺陷作為一種心態:第一次就事情做對;避免雙重標準;“決不允許有錯誤”;“我們非常重視預防”;我們只有在符合全部要求時才能OK。
原則四、怎樣衡量質量?
·不符合要求的代價(金錢),而不是指數
質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價來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數。指數是一種把不符合項用相關的壞消息進行軟處理的方法。不管怎樣,如果我們軟化了壞消息,那么管理者將永遠不會采取行動。而通過展示不符合項的貨幣價值,我們就能夠增加對問題的認識。
不符合要求的代價:當要求沒有符合時產生的額外的費用。不符合要求的代價是浪費的代價:浪費時間、心力和物資。這是不必要的代價。
石川馨(Koaru Ishikawa)
1972年著有《質量控制制南》一書而有名
質量圈:
石川馨提出,在公司內部一個單獨部門中由非監督人員和領導人組成的團組,他們自發研究如何改進他們工作的有效性。
石川馨圖:
因果圖又叫“石川馨圖”,也稱為魚刺圖、特性要因圖等。它是利用“頭腦風暴法”,集思廣益,尋找影響質量、時間、成本等問題的潛在因素,然后用圖形形式來表示的一種十分有用的方法,它揭示的的是質量特性波動與潛在原因的關系。
因果圖有三個顯著的特征:
1. 是對所觀察的效應或考察的現象有影響的原因的直觀的表示;
2. 這些可能的原因的內在關系被清晰地顯示出來;
3. 內在關系一般是定性的和假定的。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