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國內某城市在建設“數字城市”工程時,需要在全城主要的公共場所設立多媒體終端,形成“城市多媒體終端網”(簡稱“城市多網”),向社會提供城市綜合信息查詢。
此項目由該市信息中心和當地電信部門合作完成。其中,市信息中心負責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城市多網”的報建及施工協調;電信部門負責“城市多網”硬件設備的購買和安裝、軟件開發、網絡建設以及系統集成。
經過雙方協商后,確定項目進度為:在協議簽訂30天內,完成所有的報建審批,同時開始信息資源的采集和發布;在協議簽訂60天內,完成整個項目的集成測試,進入系統試運行及驗收階段。項目在協議簽訂之日正式啟動。
接手的項目經理王先生,來自電信部門的通信建設部。雖然他很年輕,卻已參加過多個類似項目的管理。
很快,王先生組建了由技術人員、網絡專家等組成的項目組,并召開了幾次工作會議,確定了以下幾項工作:(1)與市信息中心一起確定多媒體終端的安裝地點,并與業主、供電等部門協調安裝施工的相關事宜;(2)將多媒體終端部分外包,相關的網管功能一并由生產廠家設計實現,為此,需要與廠家就終端的外形、功能等進行商討,并確定交貨日期;(3)安裝終端及相關軟件;(4)聯調后移交。
隨后,王先生向項目組成員分配了任務,并向大家強調了項目進度。
項目開始后,王先生發現,困難層出不窮,遠遠超出他的經驗。比如,以往他參與的線纜敷設工程,施工地點大多是在路邊或綠化帶,施工需協調的部門相對較少,施工時受到的干擾也少。而現在的施工地點大都是在人流密集的繁華地段或是賓館、商場等的大堂,施工需協調的部門很多,包括設計部門、市信息中心、業主、供電局、規劃局等等。而且,這些部門之間的利益要求非常復雜,甚至還有沖突。一些地點經協調后不能達成一致,不得不重新選址和報批。而且,由于施工協調的流程復雜,往往一次流程還不能解決問題,需要往復多次,造成進度拖延。
結果,報建工作超出兩個多月后還沒有完成,只好采取一邊報建、一邊協調施工的辦法。
不僅如此,外包的部分也出現了嚴重的進度拖延。由于在項目開始時,項目組和廠家雙方都對終端的最終功能及性能需求不很明確,造成終端生產出來后不能滿足要求,需要修改。同時,項目組還發現廠家的技術能力不夠,對新提出的功能需求及性能指標不能及時跟進,影響終端的安裝進度。無奈之下,項目組只好重新選擇了一家供應商參與終端的設計生產。
王先生與項目組一直在緊張地工作著。然而,在超過最初項目進度目標250%之后,該項目才最終通過了合作雙方的聯合集成測試。
項目是完成了,但是卻大大延期了。作為一個有經驗的項目經理,小王對這一結果感到既無奈又有些不解。自己明明已經參與過類似項目,怎么還會出現如此“后果”。
事后的“反省”
在這里,我們可以仔細分析一下,在這個項目中,小王都遇到了哪些問題?
實際上,小王負責的“城市多網”項目,在工作內容上超出了他以往的經驗!俺鞘卸嗑W”的工作內容中,只有網絡施工和小王以前的工作經驗有關,但還不是完全一樣!俺鞘卸嗑W”項目的施工難度大大超出了他以往所參與的網絡施工項目。
并且,項目中的其它工作內容,比如終端設計、軟件開發和產品外包管理,都與他以往參與的工程中服務外包的管理經驗有很大不同。這是因為小王以往參與的項目基本上都是需求明確的,且工作在施工現場,便于監控;“城市多網”項目的產品設計和生產是在供應商方面,與項目小組不在同一地點,管理和監控的難度更大。
把上面提到的問題總結一下,就可以知道,導致此項目延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1)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太多的變更,比如終端安置地點的改變,終端硬件設計的改變,軟件功能需求的增加、修改,網絡設計的改變等等,這些都造成了大量的無效工作以及新增工作。
(2)施工協調難度太大,遠遠超出了最初估計的工作量,導致協議要求的進度目標根本就不現實。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