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
首先從指導與管理項目執行的定義來看,項目管理計劃是其依據的根本。
其次大家回想一下在自己的項目中是否都開展了以下工作?
1、 軟件項目的變更是最常見的,當某個變更被批準后項目組就要去執行。
2、 不管是PMP還是CMMI都專門對風險的管理過程進行了定義,風險的三要素就是“風險的概率”、“風險的嚴重程度”和“風險的影響”,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項目經理經常都會開展風險的預防措施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3、 “同行評審”在測試理論范疇內也稱作“靜態測試”,在CMMI的VER中專門定義了如何進行“同行評審”,在VAL中也定義了哪些地方要開展“同行評審”活動。因此在“同行評審”和測試過程中發現的各種缺陷都要被跟蹤并最終得到解決。
4、 在“同行評審”和測試過程中發現的各種缺陷得以解決后,項目組都要對其進行再次的核對。
5、 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假如QA人員發現某些環節沒有按照規范開展相關活動,那么項目組就要開展相應的糾正措施。
以上工作都要經過相關人員確認并批準后方可實施。
最后行政收尾和驗收工作也應該屬于項目實施的一個部分,因此也要作為“指導與管理項目執行”過程依據的一部分。這里的收尾特指行政收尾的過程,軟件項目的生命周期都分為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的里程碑評審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做行政收尾的部分工作。因為里程碑評審也稱為階段末評審,具體要開展哪些評審活動是在CMMI的VAL中定義的。與客戶一起進行的驗收工作只是行政收尾的一個部分,例如設計完成后,開發人員就相當于設計人員的客戶,因此設計完成后的評審也就相當于設計人員與開發人員進行驗收交接的過程。
工具
指導與管理項目執行的方法論確定了幫助項目團隊執行項目計劃的過程。
成果
1、 項目經過實施后最終應該生成可交付成果給客戶?山桓冻晒侵溉魏卧陧椖抗芾碛媱澲杏涗,并為了完成項目而必須產生和提交的獨特的、可核實的產品、成果或提供服務的能力。在軟件項目中除了代碼以外還包含相關的文檔。
2、 在項目過程中往往會由于各種原因發生變更,因此變更的請求也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變更的請求應該得到批準后才能實施。
3、 對于批準的變更在項目過程中應該得以實施,因此實施的變更請求也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
4、 對于已經配置的預防風險的措施一定要執行。
5、 對于QA所發現的未按規范執行的過程應該被糾正。
6、 對于QC所發現的各種缺陷也應該被彌補。
7、 項目實施過程中特別是到了里程碑時,往往需要對項目的績效進行總結。項目的績效也就是指項目各種活動和參數的狀態。例如:項目計劃完成的百分比,尚未完成的任務有哪些,批準并已經開銷的費用有多少等等。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