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問題需要單獨對還沒有PM覺悟的程序員說,其實是在調研的時候就定了的,就是使用什么樣的開發工具。沒有經驗的程序員往往會拿著C++或者JAVA的資格證書或者擁有一兩個開發工具的一些經驗而得意洋洋。其實老板和PM根本不看重這個,他們關心的是使用什么樣的工具能盡快的達到目的。管你什么C++,DELPHI,PB還是JAVA,只要能做的出來,VFP都可以用。我舉這個例子并非說不看中工具,而是提醒想轉型為PM的程序員,第一要把工具當作工具,而不要被工具套進去,鉆研一些一輩子都用不上的技術;第二要掌握的并非是單獨的一個工具,而是流行的程序設計的思想,以及在最短時間內掌握一門陌生工具的能力。只有建立了這樣的思維,才有可能轉為PM,否則一輩子都是技術工人,最多就是個技術總監。
2.變更
對任何項目,變更無可避免,無從逃避,只能去積極應對,這個應對應該是從需求分析就開始了。對一個需求分析做的很好的項目來說,基準文件定義的范圍越詳細清晰,用戶跟PM扯皮的幌子就越少。而需求沒做好,基準文件里的范圍含糊不清,被客戶抓住空子搞你一下是非常頭疼的事情,往往要付出無謂的犧牲,有時候甚至非;鸫。
需求做的好,文檔清晰又有客戶簽字,那么后期客戶提出的變更就超出了合同的范圍,需要另外收費。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手軟,并非要刻意賺取客戶的錢財,而是不能養成客戶經常變更的習慣,否則后患無窮,維護的成本會讓PM吃不消。在客戶提出變更請求時,要建立變更申請登記表和變更申請表,并讓客戶簽字。當然,有時候一些不是非常關鍵的模塊PM也不至于一點不講情面,該賣面子的時候還是要賣,尤其是當著對方領導的面,千萬要賣面子,但是也別賣的太干脆,不要讓他們得到的太容易。
需求做的不好,客戶抓住漏洞或者非常不講道理,麻煩就大了。有時候爭論會很厲害,到非常白熱化的地步,PM與客戶代表幾乎溝通不了。PM在客戶關系和短期利益兩方面難以取舍,一般都是向客戶妥協,最終形成惡性循環。這種情況非常難辦。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到了項目后期,做重大的更改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白做就要虧錢。而這個時候如果PM跟對方高層的人關系搞的定,可以透過對方高層把事情壓住。然而由于已經到后期,客戶代表不會輕易更換,對方這次沒有改成,必然心懷不滿,下回在別的模塊依然會找麻煩或者在談二期的時候動動手腳,都是很讓PM傷腦筋的事情,這方面目前還沒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法,所以盡可能的做好需求比什么都重要。相對需求來說,什么WBS,風險管理,計劃進度都是扯淡,需求做好了,一帆風順。還有一種辦法就是裝可憐,要裝的非常的象,在對方的領導面前裝,而且不能讓人看出是裝的樣子,要讓你自己都覺得你自己是真的可憐,那么就算這次客戶硬是要求改了,下回他也必然不好意思再叫你改。其實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是不贊同使用一些手段的,但是有時候客戶非常難以在短時間打動而工期又將接近,這種情況下就要靠PM耍一些手段了。各人有各人的方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吧。
PM在變更管理中需要做的是分析變更請求,評估變更可能帶來的風險和修改基準文件。
3.質量控制
大公司有質量管理部門(QA),QA的成員基本上都是由非常有經驗的PM轉型過來的老狐貍,是老總接班人的有力爭奪者。一個QA會管理多個項目,有時候甚至會親身參與。PM和QA有些象貓和老鼠,不停的通過報表傳遞一些心照不宣的假數字。QA對PM的工作最終是有評定的:A級表示總體在控制下;B級表示當前在控制下;C級表示有顯著問題;D級表示有重大問題。如果PM得了個D,那可不太妙,不但世界級的QA會每個月要收報告,地區QA會一個星期找來面談一次,訓一頓。得到A的PM是很逍遙的,基本上不會有人來過問。在沒有QA的公司,質量控制只能由經過授權的團隊成員進行,效果就要差的多了。
質量管理貫穿整個項目周期,詳細的可以參見CMM。
4.成本管理
PM經常通過控制進度和預估來控制成本。PM必須經常問自己,項目已經到了什么階段?完成了多少?花費了多少?完成時成本是多少?掙值法的術語不少,象BCWS,BCWP,ACWP,但是關系比較簡單,大家參閱一下相關資料,這里不再羸述?傊,PM要管理好成本,注意節約,但并非是拼命剝削程序員,該花的還是要花。
五.結束階段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