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管理模型的重要性
在過去的十年中,盡管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重要性不斷增長,但大型企業CIO的平均任期卻下滑到僅2年多一點。一些偏激的人甚至說CIO已經成了“Career Is Over(事業終結)”的代名詞,而新任命的CIO都有很大的壓力在有限的時間內理順多種矛盾、力爭做出成績的時候。
CIO面對的傳統挑戰包括:維護原有系統的費用和風險不斷增長、吸收和推廣復雜的新技術、提高IT用戶的滿意度、提高IT部門反應的靈敏度、保留和激勵員工、防止員工過勞和降低費用。此外,目前CIO還被要求去加速新的電子商務戰略的引入、在公司中擔當變革促進者的角色,以推動新技術的應用并影響公司的未來戰略方向。
對IT部門來說,日益增強的重視程度和期望值也帶來了工作壓力。隨著當今業務模型對科技依賴程度的不斷增強,運營的卓越性已成為關鍵。IT系統的開發和部署需要明確的運營模型才能有效的規避風險,提高穩固性。
電子商務計劃涉及多種職能,跨越多個部門。因此越來越需要借助IT部門去協調這些復雜的團隊協作力量,他們需要建立緊密的業務同盟、擁有共同的目標、明確不同業務伙伴和IT部門間的角色和職責。
由于需要有效整合客戶、合作伙伴和供應商之間的業務關系,電子商務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雖然傳統IT系統通常是企業內部應用、并可借助命令保證新系統和流程的實施,但電子商務卻包括了外部的組織機構,要使此類機構采用新系統,只能采用勸說而非強制的方式。因此,CIO必須在客戶和供應商面前扮演銷售人員和傳道者的角色。
以往為了適應科技的變革和業務的壓力,許多IT部門的機制是隨意發展起來的。當企業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電子商務上時,IT部門需要開發一個更為正規的、能夠清楚說明IT運營愿境的管理框架,明確IT的目標、運營方式、不同合作伙伴的角色和職責以及評測方式。
IT管理機制的組成部分
IT管理機制是一個框架,包括了多種原則和模式,分別描述了IT愿境、目標、投資來源、組織結構、全球化、標準、體系結構、項目生命周期、評測指標和外部采購。明確這些原則的目的是使IT部門更好地與業務部門協作。IT管理機制使IT部門的運營更加透明、能預測的期望、同時確保了IT服務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穩固性。
一個簡潔清晰的愿境是IT管理框架的原動力,它描述了IT部門將為企業做出的貢獻。愿境應采用業務評測指標的形式來表達(如獲利率,市場份額,競爭力等等)。CIO應當建議和促使CEO要求各業務部門就各自的職責制定電子商務戰略,共同支持企業的愿境目標。
愿境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目標來量化。某些典型目標包括:
——通過推廣多渠道面對客戶每年將增加20%的新客戶
——在12個月內通過呼叫中心整合降低零售業務15%的成本
——3年內通過互聯網接收40%的交易委托
這些目標應落實在各業務部門(而非IT).,業務部門負責人的目標完成情況將受到評估。這些目標將成為其業績評估的一部分,而不是那些即使沒有完成也不會受到制裁的“錦上添花”的目標。業務部門將制定計劃來完成每個目標。每項計劃都將包括多個項目。IT部門需要創建相應的機制,有效配合業務部門實施項目(參見與業務掛鉤和項目投資來源)。這樣,企業將能夠切實開展一系列支持整個IT愿境的行動。
與業務掛鉤和項目投資來源
為了高效地協作,IT部門和業務部門需要采用一致的組織模型和投資模型來推動相互的合作和明確各自的角色與職責。投資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資金來源是行動的動力。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