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明確項目負責人和業務主導者的職責。項目負責人必須是高級領導者,他是確保電子商務項目成功的最終負責人,并確保項目的實施(即系統得以應用)。業務主導者是業務部門中非常有能力的高級經理,對當前流程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并將定義新的流程模型和協助定義成功評測指標。IT項目經理與業務主導者緊密合作共同定義項目業務需求。
數據完整性和安全性
當業務流程電子化后,業務部門需要繼續對業務流程負責是非常重要的。責任感的降低通常是從對數據完整性和安全性規則缺乏清晰了解開始的。
從數據輸入系統開始業務部門就需要對數據質量全權負責,同時要確認應用軟件進行了正確的計算。IT部門負責數據保護——即確保實施完善的備份措施。
談到安全,需要區分權限和訪問控制的關系。權限規定了誰被允許看和做什么。這需要深入了解業務流程,并設定必要的風險級別——因此這是業務部門的職責(應用軟件的業務所有者應確定用戶的優先權)。訪問控制則是通過多種機制(加密,認證)實現的,以保證只有授權的用戶才能夠得到許可。IT部門負責采用相應的技術確保訪問權限的控制。
IT管理機制實施
為支持快速增長、積極的并購策略和在電子商務實施方面獲取領先地位的目標,思科的IT管理模型已發展到當前的狀態。盡管思科的業務環境可能屬于特定的行業(高科技),其管理模型仍可以廣泛的應用于不同行業的企業或公共部門,因為優秀IT管理機制的目標是相同的。
在原有IT部門中啟動IT管理框架應當執行以下步驟:
1)為IT管理機制變革的啟動建立CEO級的支持(這包括重新定義IT/業務部門的職責、投資模型和活動的優先級)。
2)清晰地說明IT愿境目標和基本規則
3)通過投資模型、共享目標、構建與特定職能部門接軌的IT團隊、員工同處和清晰地描述IT項目中IT和業務部門的角色和職責,實現IT和業務部門的接軌。爭取采用實際的方式確保新的IT管理框架不會增加IT服務的費用。
4)建立明確和實質的對電子商務系統的業務負責制觀念。確保運營部門(銷售、人力資源、財務)成為電子商務項目的真正負責人,而非那些沒有運營責任的IT部門或單獨的電子商務小組。
5)將電子商務計劃和現有業務計劃周期相結合(評估、預算等),以便電子商務成為現有業務計劃的一個完整部分。
6)定義標準評估和擬定過程。宣傳企業范圍標準的重要性(及對最終客戶的好處)。對相關人員發布已定標準。定期評估和升級標準。
7)開發企業體系結構。當系統陳舊時,通過移植替換部件構建和擴展通用體系結構的組件。
8)對IT系統的項目生命周期進行標準化,建立評估里程碑以確保項目的穩定實施。建立體系結構評估,確保項目遵循既定標準。與業務部門定期評估項目,以確定進度。
9)定期評測和發布項目評測指標。與行業的同類企業進行比較,并與其他行業的最佳企業進行比較。
10)著重宣傳IT管理機制在支持企業電子商務活動的影響力和成功之處。
結論
隨著電子商務成為“日常業務”的一部分,為實現企業未來的成功,IT部門需要設定更高級別的職責。IT管理機制是組織原則的框架,它涉及愿境、組織結構以及IT部門在提供卓越運營支持時所應具備的技術能力。優秀的管理模型還會清楚地描述為確保共同成功,業務部門所應擔負的職責。發展IT管理機制使IT部門能夠提升自身能力,同時增加對其所服務的業務部門的透明度。缺乏強大IT管理模型的企業將難以躋身互聯網經濟的前列。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