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項目的特點
大家知道,“軟件危機”的出現起源于一些大型項目的不斷延遲甚至失敗。小項目相比之下,具有以下特點:
1.項目功能相對較少
2.開發人員較少
3.開發周期較短
另外,在現實中,有很多小項目是由一些中小公司進行開發的,這些公司往往人員流動性較大,這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現實.
二、小項目開發中常犯的錯誤
小項目看起來比較簡單,比較容易成功,因而人們往往忽視了小項目的管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從本人的經驗看來,小項目開發中容易犯以下的一些錯誤:
1、開發之前沒有認真地進行項目可行性和工作量的估計! ⊥捎陧椖枯^小,便很草率地制定一個開發日程表,沒有認真地估計項目難度,結果實際完成時間與估計完成時間往往有較大差別。
2、沒有真正的設計過程
開發人員少,意味著不同人員的程序之間交互、接口相對少一些。開發周期短意味著往往是同樣的幾個人從頭到尾負責一個項目。這兩者都讓人容易犯些錯誤。往往是幾個人碰一下頭,討論一下最基本的數據結構、函數接口便分頭去做自己的工作了,沒有一份較正式的文檔。
這種做法潛在的危險之一是有的人可能會對討論出的接口、結構理解有偏差(應該承認人是會犯錯誤的)。一個誤解可能造成以后的返工。 另一個潛在的危險是由于討論時忽略了某些情況,等大家都按當時的分工完成屬于自己的工作后,才發現各個模塊組合起來卻形不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其根源在于沒有一個負責協調的人員不斷監控整個開發過程。
第三個潛在的危險是一旦有人中途退出開發隊伍,其他人加入時,新來的人難以理解 以前別人做好的代碼,索性自己從頭來。另外,沒有文檔的程序,日后維護和版本升級都比較困難。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每個模塊相對比較簡單,但是為了測試一個模塊需要建立一些測試環境。例如,為了測試一個函數是否正確,應該用一些測試數據去調用該函數,需要編寫一些測試數據。但很多開發人員嫌麻煩,覺得反正其他模塊也很快出來了,直接用真正的數據來運行幾次就行了。
殊不知,一旦直接進入系統測試,發現運行結果不正確后需要一步步查找。由于模塊間的調用關系,可能查了很久才發現是某個模塊的問題。這種方法一來效率比較低,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將一個錯誤定位在模塊上了。另外由于這種測試不完全,真正運行系統,當 調用某模塊時,可能大部分時候都是正常數據,極少出現邊界情況,可能某些邊界情況容易被忽視,很久之后才被發現。但是如果對每個模塊進行單元測試時都進行一下邊界測 試,就會很容易消除一些隱患。真可謂欲速則不達也。
三.合理的開發流程
合理的開發模式,一句話形容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即使是小型項目的開 發,仍然應該遵循軟件開發的一般規律,必須的步驟不能省略。但是小項目有它自身的一些特點,實行起來可以相對靈活些。
以下我從幾個方面描述一下我認為比較合理的模式.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