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國內軟件外包服務市場迅速發展,許多從事軟件外包服務的人士大力宣傳發展軟件外包服務的良好前景。與此同時,國內一些從事面向國內市場的軟件技術專家和學者,呼吁重視國產軟件自主創新的呼聲從未停止過。
反對發展軟件外包的觀點之一,認為軟件外包服務就是低層次的軟件編碼服務,替國際軟件公司打洋工,不能獲得產品的知識產權,提供外包服務的公司只是簡單的枯燥的重復,無法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公司。
這種觀點的錯誤在于對軟件外包服務的類型和前途缺乏了解。軟件編碼只是軟件生產的一個基本環節而不是全部,而技術創新只是自主創新的一個方面。除此以外,還包括市場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品牌創新、服務方式創新等。
當前我國軟件外包企業選擇從日韓外包市場入手,逐步進入歐美軟件外包市場,而且從提供軟件外包測試而不是外包編碼起步,應該屬于軟件外包服務模式的創新。
為了在國內和國際的兩個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我國軟件企業需要深入分析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求差異,積極實施“國際化規劃,本地化實施”的創新發展、產品和服務模式。
當然企業在選擇自主創新的方式和內容時,一方面要基于公司的綜合實力,選擇有利于轉化為公司競爭力產品的課題作為重點,同時充分利用政府鼓勵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眾所周知,印度靠提供軟件外包服務的多家公司已經具有幾萬人的規模,已經有能力在歐美市場與歐美的大型公司競爭當地的軟件項目。
在全球軟件行業的高、中、低的產業格局已經形成的今天,如果我們缺乏軟件全球化的眼光和勇氣,閉門造車式的過分強調自主創新的軟件,只會造成人力和財力的浪費,失去的是機會。
當軟件外包的機遇來臨時,我們該如何面對呢?是繼續觀望,還是積極面對?
印度和愛爾蘭的成功已經為我們樹立了榜樣,盡管我國軟件行業的具體國情和印度不同,我們不能簡單的復制印度的軟件外包模式,但是,發展軟件外包的優點已經凸現。
機遇稍縱即逝,信息時代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照務`國,實干興邦,發展軟件外包服務刻不容緩,我們應該停止爭論,投入到軟件外包服務的全球市場競爭中去。
盡管軟件外包服務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但是發展軟件外包并不是我國軟件行業的惟一選擇,我們只是應該鼓勵那些對外包市場、服務和客戶關系熟悉的軟件公司發展軟件外包服務。我國軟件行業具有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為國內軟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間,沒有必要單純走軟件出口的路子。
從國家信息安全和提高國際軟件市場競爭力方面而言,我們要清醒地看到,與國際發展水平相比,我國的軟件產業還存在較大差距,沒有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缺乏軟件核心技術,處于全球軟件產業鏈的中下游地位。如果長期靠使用國外的軟件構筑我們的信息網絡結構,必然會受制于人,并且軟件的高額利潤被國外拿走。
因此,一方面鼓勵發展軟件外包產業,另一方面要堅持軟件自主創新,要靠兩條腿走路。發展軟件外包和堅持自主創新之間并不是“魚”與“熊掌”的關系,而更像自行車的前后輪。發展軟件外包和堅持自主創新兩翼齊飛,互相驅動,從而實現我國軟件的“動平衡”和“動成長”。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