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軟件的企業安排很多人來測試它們的軟件產品。測試的目的就是發現bug(缺陷,defect)以便修正它們。正常情況是盡快處理可能的bug,從而減少修正bug的成本。因為,眾所周知,bug越早被發現并修正,所消耗的資源越少。問題是在很多情況下,由于修正已發現的bug,測試過程不得不停頓下來。
那么,以目前正忙于軟件產品測試的同樣資源來促進組織長期的質量目標不是更好?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盡快地提前發現可能的bug。就像克勞士比(Philip Crosby)幾年前所說的那樣,我們應該努力預防bug,而不僅僅是修正它們。這就是真正的質量。
2.目標:預防bug
預防的重要性
正如我們所知,bug應該盡早地在開發過程中被發現。修正處于開發階段的產品的bug的成本遠遠低于修正處于QC(Quality Control,質量控制)階段的產品的bug,而相對與修正已經發布給客戶的產品的bug的成本更是可以忽略不計。原因就是當你修正一個bug的時候,相當于把你之前做的事情重做一次。因此,越晚修正bug,你所重做的事情就越多。如果bug修正是在產品測試之前,那么重做的工作只有代碼實現。如果bug修是在測試階段,那么重做的工作就包括代碼實現和測試。另一個導致成本增加的因素是依賴的組件和流程(process),隨著項目的進行,產品依賴的組件和流程也會隨之增加。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