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的管理思想背景
SW-CMM不僅是一個模型,一個工具,它更代表了一種管理哲學在軟件工業中的應用。SW-CMM的管理思想來源于已有60多年歷史的產品質量管理。 1930年,Walter Sheward 率先提出了一整套基于統計學原理的質量控制方法,這些方法后來經過W. Ewards Deming和Joseph Juran的發展和實踐得到了廣泛的應用。Philip Crosby在《質量是免費的》一書中率先提出將質量管理形成成熟度框架的概念,描述了進行質管實踐的5個階段,表達了質量管理的全部運作。
Deming、Juran以及Crosby等人的做法后來被稱為全面質量管理(TQM)理論。在IBM公司,Watts Humphrey和Ron Radice將這種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應用于軟件工程過程,收到了很大的成效。SEI的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就是在以Humphrey為主的軟件專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融合了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以5個不斷進化的層次反映了軟件過程定量控制中項目管理和項目工程的基本原則。SW-CMM所依據的想法是只要不斷地對軟件企業的軟件工程過程的基礎結構和實踐進行管理和改進,就可以克服軟件生產中的困難,增強開發制造能力,從而能按時地、不超預算地制造出高質量的軟件。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