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06年5月到新單位工作的,新單位是一個很不錯的單位,項目飽滿,資金等方面也沒有太多的問題,但就測試部門工作的情況卻很不樂觀。具體表現是人員少,任務重,人員不穩定。領導對測試部門的工作很不滿意,在面試我的時候就多次表示了對公司目前測試不滿,期待我來之后能夠帶領測試部門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首先說說我們公司測試部門在這四個月的變化吧
1 測試人員大量增加,原來的測試人員為3人,現在為14人,人員擴充了3倍,目前來說,測試人員的數量還不是很多,但相比原來部門的擴充速度還是很快的,另外一個方面,由于我們工作比較有成效,領導基本認可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比例可以達到1:0.8或1的比例。我想這個比例對一個國內的企業來說已經是很高的比例了。
2 個人素質的提高。具體的個人素質提高不是很好說,還是用項目來說吧,我剛來的時候,測試人員在一個系統測試的時候,一般測試需求點位500個左右,后來一個項目在作回歸測試的時候,測試需求點達到15000個,第二次回歸測試的時候測試需求點達到了49000個,這里要說明的是,我們測試需求點的增加不是為了增加而增加,而是對被測試需求各種使用情況分析的更詳細,程序覆蓋強度越來越大的結果,測試發現的問題深度逐步增強的反應。
3 機器設備的變化,測試人員是開發群體的弱勢群體,他們的機器配置也是公司最低的,剛來的時候,全部測試人員都使用P4 1.7完全不能滿足自動化測試的需要,目前,測試人員基本都是P4 3.0雙核,液晶,測試人員很高興。另外我們還有專門的測試流程管理服務器,一些淘汰下來的老機器作為專門跑測試用例的測試專用機。
4 開發人員對測試人員的態度改變。測試人員在開發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象,原來開發人員可以隨意的讓測試人員作自己認為需要的測試,而測試人員是沒有辦法拒絕的,甚至連具體測試的方法和手段開發人員都要干涉,而一旦出問題,首先怪罪測試人員,而不是找自己的責任,測試人員成了項目失敗的替罪羊。而現在這種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至少測試人員有能力展示他們的特長。而不是開發人員的附屬。
5 領導對測試工作的態度轉變
我剛到單位的時候,領導們對測試工作很不滿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領導說,測試部門的工作人員,可用的就留下,不可用的就直接開除,這對測試人員的工作評價實在不高,現在好多了,首先測試部門現在的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原來我們總是被批評,而現在總是被表揚),其次,人員、設備的配置在增加,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求的測試時間可以得到保證。
到單位工作4個月了,測試部門出現這么多的變化,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就是那句話:做正確的事情,正確地做事情。
個人認為做正確的事情比正確地做事情要重要,道理很簡單,中國的一句成語,南轅北轍是最好的解釋了,如果不能了解什么事情是正確的事情,那么你做事情的效果越好,則整個項目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下邊先說說我到單位做的幾個事情。
1和領導達成一個協議
和領導達成一個協議是一個很關鍵的事情,我在面試的時候,就了解到了領導們對測試部門的工作很不滿意,希望很快扭轉測試部門目前的工作狀態,但一個部門工作狀態的改變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面試的時候,我就和領導們達成了一個協議,爭取測試部門在3個月內有一個小變化,6個月內有一個大變化,12個月內形成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領導是 一個明白人,沒有強迫我在幾天或幾周內就要 有一個大變化,這為我們部門以后的發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了解單位的工作情況
3了解單位工作的問題
4訂立規則
5組建自己的團隊以及核心團隊
6協助其他人做工作
測試人員工作分配不均,嚴重影響工作情緒
在我來的時候,測試人員都是被配置到項目組,開發人員有測試需求的時候都是直接找到本項目組的測試人員,由于各項目進度不一,造成在不同階段測試人員的工作量嚴重不一,真是忙的忙死,閑的閑死。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有一些比較好的測試人員會主動幫助其他測試人員,而一些懶惰的測試人員作會坐在一邊裝作什么都不知道,結果是好的測試人員忙死,其他人閑死。
4訂立規則
在了解了測試部門當前的主要問題,解決的方法就確定了,具體方法:
A:首先是訂立規則,說簡單點先確定測試部門內部規則,我規定測試部門只接受系統測試,不接受單元測試和集成測試,說簡單點,測試人員進行的測試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測試周期,最短時間是2周,這樣才能保證測試工作的最低測試強度。
B:我向測試人員明確測試人員是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專業技術人員,他們的特長就是測試技術,在測試技術上測試人員不能比開發人員水平低,所以,他們的測試工作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問題的發現是他們作主,至于發現的問題是否是BUG,是否需要修改,這是開發人員(確切的說是項目經理)和質量保證人員來確定,但是否是問題是測試人員來決定,測試人員判斷是否是問題的標準就是測試結果和測試預期結果是否相同,只要不相同,就算問題。其他人員無權對這個原則提出異議。
C:為了保證測試的獨立性,我要求測試人員在測試過程中,不要和開發人員有過多的交流,如果有交流也僅僅限制于關于系統如何使用方面(我們沒有很好的開發文檔),其他的一概不和開發人員討論,這種方法雖然會對開發工作有一些阻礙工作,但在測試工作當時的工作狀態下是很必要的,否則整個測試工作的獨立性根本無法保持。
D:使用測試流程管理工具,我們原來的測試計劃、測試用例都使用word文檔來管理,很不方便,我來單位后,采用了專門的測試流程管理工具,也就是說一個完整的測試,首先寫測試計劃(主要內容是測試人員,系統需求,時間等方面的信息,這個東西還是使用word來編寫),其次是測試需求點、測試計劃(這個測試計劃是我們測試用例執行的先后次序),每個測試用例的測試步驟,以及發現的所有問題。在最近的一段時間,通過測試工具的使用,使我們測試需求點的管理從不規范,隨意寫,到有條理,有順序,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一個系統,在我來以前測試需求點大約是600個。在我們后來的幾次回歸測試中,測試需求點,分別為20000,500000,60000個,測試需求點的變化,說明了測試強度的增加和規范。
E:測試結果需求評審,否則不進行回歸測試。這是一個原則問題,確切的說測試人員在開發過程中不能直接創造價值,他們的工作必須通過開發人員才可以得到體現。開發人員是否重視測試中發現的問題,是否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的評判和修改,不但關系到測試人員工作價值的體現,而且對測試部門工作安排也很重要。在我們測試的幾個項目中,如果開發人員認真對待測試結果,一般來說,進行1到2次回歸測試,整個系統bug就會呈現出收斂狀態,否則,測試人員需要無休止的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我一方面保證測試周期的時間的要求(最少2周)。一方面,和質量保證人員配合,對于那些不認真對待測試結果的項目組,采取不評審,就不進行回歸測試的方法。(反正項目延期不是測試部門的責任,有點無賴,但有時候也是沒有辦法)。保證了測試的有效性。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