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下例:
某組織最高管理者 2004 年以來,接到客戶持續不斷的抱怨,說系統穩定性差?當最高管理者在向產品線反饋該問題時,產品線說,我們的產品越來越穩定,去年的外部故障是 15 個,今年的外部故障只有 13 個。一切都那么的 OK ,為啥客戶的抱怨卻與日俱增呢?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該如何去糾正?
產品線成立了專門小組尋找問題所在及解決之道。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他們關注到這樣一個現象, 2003 年產品售出 256 套( 25 個客戶), 2004 年度產品一下子售出 6000 套( 300 個客戶)。雖然報出的外部故障只有 13 個,比去年的 15 個有了減少,但其波及的范圍(客戶數)卻成 10 倍的增加。
問題癥結終于找到了,我們產品質量的提高沒有跟上我們市場擴張的速度。我們需要解決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徹底解決現有故障,并作充分的測試,提高我們發布產品的穩定性。
過程管理的核心是使過程狀態可見并使過程可控;量化管理的目標是如何使前者更加精準。 ISO9000 雖然也強調以事實為依據的科學決策和 SPC ,并要求組織有這方面文檔化的指南與要求,但它沒有進一步說明從哪些關鍵點上去入手,而且它的 SPC 更多的是針對制造業的不良品而考慮的。
CMM/CMMI-SW 是專門為軟件研發過程管理設計的,它在各相關 KPA/PA 中蘊涵的量化管理的關鍵實踐更具針對性、更細致、也更全面。 CMMI L4 更是明確要求: “ 對各個過程運用統計技術和其他定量技術對各個過程實施控制,建立了關于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以及過程性能的定量目標,并且把這些定量目標作為管理過程的準則。在過程的整個生存周期中,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過程性能都進行統計管理。 ” 在第 4 級上,對過程的性能是以統計技術或其他定量技術進行控制。并且從統計意義上說是可預見的。
可見,在具有一定質量管理基礎的組織內,可以參照 CMM/SMMI-SW 相關 KPA/PA 的要求,建立自己的研發過程度量體系,逐步推進量化管理。
結論:
組織在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可結合本組織的管理水平、組織機構復雜度、研發過程復雜度的現狀綜合考慮,選擇適合本組織的模型和體系。并可以在過程中參照 CMM/CMM-SW/SE 的要求,提高組織的量化管理水平。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