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闡述一下兩個概念:
何謂研發過程復雜度?
本文定義的研發過程復雜度是指針對組織正在實施的單個項目(或產品,以下統稱項目)研發活動而言的。主要考慮項目規模(項目范圍和工作產品規模)、項目團隊規模、項目周期等因素。本文考慮最核心的指標為項目團隊規模。
何謂組織機構復雜度?
本文定義的組織機構復雜度是指組織的人員規模、組織的機構設置層次結構及接口關系上。
一個組織結構復雜度高的公司,并不意味著它的研發過程復雜度高。但一個研發過程復雜度較高的組織,往往可以推斷其組織結構復雜度較高。如:一個 1000 多人的從事超市、酒店行業 ERP 的軟件公司、其人員分布于各 30 人月以內( 6 人 5 月左右)的各小項目的實施,公司按照地域和業務領域劃分 4 個事業部,分四級進行管理(總裁 —> 事業部總經理 —> 部門經理 —> 員工)。按照本文定義的復雜度含義可以斷言,該公司的組織結構復雜度較高(四層管理、 1000 人以上規模),但其研發過程復雜度較低(單個項目投入人數在 10 人內)。
為了更好的對比分析請看下面的統計數據:
到 1999 年止,全球范圍內共進行了 1330 次 CMM 評測,總計評測項目有 5452 項,參加評測的機構逐年攀升,其中有 7.2% 是海外項目,參加國別有 34 個,參加機構類型,商業機構占 56.1% ,美國國防部供應商占 29.8% ,軍方和政府機構占 10.5% 。其中,初始級機構占總評估數的 43.2% ,可重復級占 34.2% ,定義級占 17.3% ,管理級占 4% ,優化級占 1.4% 。第二級(可重復級)比例最高的為 25 人到 100 人的機構,第三級(定義級)所占比例最高的為 1000 到 2000 人的企 業,第五級(優化級)所占比例最高的為 2000 人以上的企業。
于是乎國內各咨詢機構和各有意使企業通過認證的管理者得出結論,國內的企業可以以上述統計數據為參照,選擇適合自己的認證目標。各位看官請試想一下:一個由眾多獨立核算的事業部或子公司粘合而成的一個 1000 多人的公司,分各個業務方向從事著眾多 30 人月( 3 - 5 個人, 6 - 10 個月)上下規模的項目,其研發過程復雜度顯然是不高的,其研發過程的可視性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達到。此時組織的主要焦點在于如何降低其組織的管理復雜度,提高管理過程的可視性。如果此時嚴格照搬適合大團隊研發過程管理的過程管理體系,到頭來肯定是過程監控與研發實施活動成為脫節的兩張皮,為了達到體系的要求去補大量的記錄,為了真正不受羈絆的去更好的實施項目跨過很多死板過程的羈絆。個人傾向類似情況的組織(公司)真正從整理業務流程入手,建立一套著眼點在提高組織管理過程可視性的管理體系,不妨老老實實的按照 ISO 體系的要求,建立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
對應的例子是一個 100 多人的公司,其 100 多人的開發團隊投入其核心產品的開發,所有組織活動都是圍繞這個產品開發過程展開的。此時組織的質量瓶頸在于如何提高研發過程的可視性。此類組織我傾向于采用 CMM 建立逐步完善的研發過程質量監控體系。
綜上所述,從復雜度與質量管理體系選擇上,可以得到下表的對應關系:
組織機構復雜度 研發過程復雜度 關鍵問題 選擇體系
高 高 管理過程可視性 ISO
高 低 研發過程可視性 CMM
低 高 管理過程可視性 ISO
低 低 研發過程可視性 CMM
3 量化管理的適用性上
CMM 和 ISO 9000 都強調過程改進。如果組織還沒有一個文檔化的研發過程,則首要任務是對當前的研發過程進行抽象、分析、整理并文檔化,從而制定出一個符合本組織研發實際的研發過程規范,并從制度上確保研發過程規范的執行。
如果已經具備了相對陳述的研發過程規范,組織需要做的是對這個研發過程規范在實際研發活動中的表現進行持續的評估,找出問題,然后對過程規范本身進行補充修訂,然后找項目試點,最終推廣應用。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持續改進。
在闡述量化管理的適用性前,先來探討一下為什么要進行量化管理?
1隨著組織的質量管理水平和質量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過程質量問題的不是可以通過直接的外在表現可以觀察出來的。
2 隨著組織的質量管理水平和質量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過程質量問題的定位越來越難以通過其直接的外在表現進行判斷。
如何發現過程質量問題?如何定位過程質量問題的根源所在? CMM L4 的 “ 定量過程管理 ” 、 CMMI L3 的 “ 決策分析和決定 ” 和 CMMI L2 的 “ 測量和分析 ”KPA 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數據,并運用系統的決策方法從中得出分析結論,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