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度量(3)—功能規模度量方法選擇 軟件度量
關鍵字:功能規模度量方法選擇
4. 功能規模度量方法的共性問題
依照文獻,功能規模度量方法也要處理一些難題。Kemerer 在文獻[23]引用 Pressmann說道:“功能點度量,像 LOC,也有相關的爭議…反對者說道,這種方法不是完全客觀和依靠數據,而是更多地需要一些基于主觀的計算手段…”;Capers Jones 發現,FP計算方法的變量結果可以在超過+/- 50%范圍內變化。還有G. Low 和D.R. Jeffery 也發表過聲明,“在組織內,功能點計算變化的范圍大約平均在30%之內…”。由此可見,可再現性和客觀性是功能規模度量方法的核心問題。其他論文如Abran等的文章[15]提到未來需要集中研究的問題如自動操作和可兌換性。本文這部分將討論以下幾個重要的問題:
自動操作(automation),
客觀性/可靠性(objectivity / reliability),
可兌換性(convertibility),
加權因子值的需要(need of a Value Adjustment Factor)
重用的包含(inclusion of reuse),
新技術的影響(influence on / of new technologies),
不同的度量軟件工作產品(different measurement artifacts)。
4.1 度量的自動操作(Automation of measurement)
如在第3章提到的那樣,一種完全自動化度量的獨立估計工具是個理想的解決方案。對應于實際的軟件生命周期階段,工具應源于實際文檔的功能點計算。自動數據收集不但減少了萃取數據過程中發生錯誤的風險并且減輕了工作量。這對大家接受功能規模度量非常重要。
為了自動化操作,有關這類方法的可能性進行了大量的討論。比如Symons提出實現IFPUG功能點非常困難,但Mark II功能點在CASE工具的幫助下可以實現自動化[14]。
MacDonnell做了調查產品的復雜評估是否可以完全以自動化,不需要人工輸入方式的進行[18],結果如表5所示。表5顯示了他的觀點,完全自動化估計是不可能的
方法 是否可以自動化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