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軟件測試過程中,可以將度量分為兩大類:
1)衡量測試效率和測試工作量 - 工作量指標
例如,測試效率評價、測試進度S曲線等.
2)從質量的角度表明測試的結果 - 結果指標
例如,缺陷數量、到達模式、系統崩潰和掛起的次數等.
測試過程S曲線
追蹤測試過程也許是軟件測試階段管理中最重要的追蹤任務。建議的一種度量是測試過程一段時間內的S曲線。S曲線的X坐標代表時間單位,Y坐標代表測試用例數目或測試點數目。之所以稱為S曲線,意味著數據隨著時間而積累、并由于密集的測試活動而呈現出S的形狀,造成一個坡度很大的測試斜面。圖中必須包含下列信息:
1)每周(或天、小時)嘗試的測試用例數目或測試點數目
2)每周計劃的測試用例數目或測試點數目
3)每周成功完成的測試用例數目或測試點數目
這個度量的目的在于追蹤測試進度,將其與計劃進行比較,可以及時得到測試行為滯后的信息,從而盡早采取措施。眾所周知,當進度壓力非常大時,測試、特別是開發階段的測試會受到很大影響。如果有一個合適的正式的測試進度度量,開發團隊就不容易忽視這個問題。從項目計劃的角度來說,S曲線迫使團隊更好的計劃整個項目。
基于時間的缺陷到達
測試階段的缺陷追蹤和管理對所有的軟件測試都是值得推薦的。
相對產品發布時間來說,缺陷到達何時達到峰值?當前版本的缺陷到達模式與前面的版本相比如何?達到的峰值是多少?在發布前缺陷到達是否降低到一個低而穩定的水平?以上這些問題都是缺陷到達度量的關鍵,對產品在領域中應用的質量有重要意義,因為這些問題都暗示著將來產品的質量。
比較好的缺陷到達模式應當是這樣的:早期到達率較高,峰值到達的較早,在產品發布日期前到達率就降低到一個較低的層次。
基于時間的缺陷積壓
任何給定時間內遺留的測試缺陷定義為缺陷積壓,簡單來說,缺陷積壓就是到達的缺陷與修復的缺陷之間的累積數目之差。從測試進度的角度來說,缺陷積壓的追蹤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開發過程中大量的問題積壓會妨礙測試進程
當產品將要發布給用戶時,存在大量的缺陷積壓意味著在開發周期已經發現的很多缺陷將在用戶使用時重現。
但是,在開發過程中,降低缺陷積壓不一定就是優先級最高的任務。
如果當前的重要開發活動是功能測試,管理缺陷積壓就不應當具有最高的優先級,重點應當一直放在測試效率和測試執行上,鼓勵最大可能的發現缺陷。
如果當前階段的主要目標是修復可能危害測試進程的重大缺陷上,就不必把工作重點放在降低整個缺陷積壓上
在測試將要結束時,重點就應當放在大幅度降低缺陷積壓上
推薦以下的全局測試管理方法:
1)當測試計劃制訂好,有效性已經通過審核并被接受,管理測試進度,從而盡早獲得S曲線的早期上升斜面
2)監控缺陷到達,分析問題,從而獲得如何采取改進行動的信息。不要認為的控制缺陷到達,這是與測試效率、測試進度和代碼內在質量(代碼中潛伏的缺陷數)都有關的。
3)加強管理缺陷積壓的降低,力圖達到預期目標,危害測試進程的已知缺陷應當賦予最高的優先級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