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我對在線教育的看法是負面的。因為在線教育無法提供一個真正的學習環境。最典型的例子是新東方在線,坐擁新東方龐大的教育資源,卻一直難以形成規模。
我 當時對這個問題的基本理解是——人是有惰性的,很多時候去參加線下的學習班,不光是學具體的知識,而且要進入一個能強迫自己學習的環境,這就像最開始修習 禪定的時候要打坐,其實坐不坐只是一個形式,但就是這個形式,能夠讓人心更容易清凈。高人可以在鬧市禪定——但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而在線教學,完全創造不出這種環境,所以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自然也創造不了應有的價值。
但正保上市證明我這個想法是錯的,起碼是不全面的。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學習是一個略帶痛苦的過程。而人對這種痛苦的忍受能力,取決于他最開始的動機有多強,以及他本人是否是一個有忍耐力的人。
大學學英語最不容易堅持,原因在于第一,考G考托對于大多數人并不是唯一的選擇,只是一個機會,或者說一個嘗試;第二,大學生一方面心理還不成熟,通常都沒有足夠的對自己負責的精神動力,也沒有外在的監督。所以,大學生最需要學習氣氛。
而會計師和其它相關的職業認證,首先針對的是年齡更高的人群,他們往往為了切實的職業目標甚至生存壓力在學習,動力自然不同;而且他們年齡更高,學習目標更明確,自我約束能力更強,而又由于工作、生活等諸多原因難以組班學習,所以在線教學就大獲成功。
而中華學習網等針對中小學生的在線教育,也許由于中小學生受到家長、老師的約束比較多,加上某些家長望子成龍,即便孩子不學,也要試試,所以總體來說,表現好過針對大學生的在線教學。當然,這只是一個猜想,我沒有中華學習網的數據,所以不敢說這種想法就是對的。
從 這個事情給我的啟發是,討論某個大的模式——比方說在線教育,是否有錢途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里細分市場很多,每個市場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只有把模式放到 一個具體的細分市場里面去詳細分析才有意義。一個沒有驗證成功的模式,也未必在未來不會成功,因為很可能最開始的市場定位、產品模式有問題。甚至在別人已 經做“爛”掉的市場里面,只要找準定位,運作得當,一樣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京東和開心網就是很好的例子。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