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軟件測試職業之路(一)[1] 軟件測試
工作
2003年畢業,作為第一屆高校擴招后的畢業生,就業形勢出現了新的轉變。而作為計算機科班出身的我,當時也曾經像大部分其他同學一樣,考慮過報考公務員、找銀行、電信這些被認為是鐵飯碗的工作。而考研則始終不在我的計劃內,原因主要是付不起學費,為了大學4年,家里已經不堪負重了;另外,由于在大學跟著幾位老師和教授搞工程,也接觸了不少的研究生師兄和師姐,給我的感覺不是很實在。
于是,在與鐵飯碗無緣之后,我開始踏踏實實地找軟件相關的工作,第一家公司是廣東金中華通訊服務有限公司,是新太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之一,當年和我一起進去的有不少同學,包括和我同班同宿舍的哥們。在這家公司,我待了整整一年后被辭退了,原因是所謂的“架構調整”,當然,在我走后的不足一年,這家公司倒閉了,新太也開始走下坡路。
在金中華的日子是值得懷念的,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像很多當年學計算機的人一樣,我從來沒想過要做軟件測試,應聘金中華的時候也是以軟件開發工程師的角色進去的,但是上班的第一天,我被安排到了做軟件測試。當時公司除了我的主管,就我和另外一位女生是做測試的,其他都做開發。
也曾經懷疑過是不是自己的水平不如其他同學,所以被安排做測試,但是后來發現軟件測試、QA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至少我的主管給我的印象是:他的能力絕對不在任何一位項目經理或開發工程師之下。這點對于我在后面的工作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讓我始終能正確定位好自己。
成長
像大部分軟件測試人員一樣,我們從手工的黑盒測試開始,并且這始終是我們的主要測試手段和方法。
在開始的一段時間,我能發現的BUG很有限,主要是因為我的思維還沒有轉變到測試中來,仍然停留在大學時跟老師做工程的那種境地,很多BUG在我的眼里不是問題,我仍然習慣以開發者的角度去思考軟件。
后來我的主管通過ICQ給我發了個信息:好像你發現的BUG不多啊?!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當時的心情很復雜,有點憤怒,有點詫異,有點驚恐,最后是覺醒,我被提醒了:軟件測試是一個獨立的角色,它的最直接和最主要任務就是找BUG!
從那以后,我在缺陷庫中的BUG記錄數直線上升,我把找到一個別人找不到、想不到的BUG當成我尋找下一個BUG的動力,我把自己訓練成一匹能嗅到BUG這種獨特的“獵物”的狼。
不久,我們QA也要承接一些開發的任務了,例如手機應用、游戲、短信應用的開發等,這對于在學校就參與了工程項目實踐的我來說難度不大,它們讓我接觸到了大量的技術:Java、JSP、J2ME、Brew、Linux、Oracle等。
在03年左右的時間,國內的軟件測試行業剛剛起步,國內專門討論軟件測試的地方很少,記得當時我的主管告訴我們可以去參加一個軟件測試的講座時,我的心情是非常興奮的。
在金中華,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軟件測試、質量管理,也許是身不在其位,需要考慮到僅僅是如何把測試和開發工作做好而已。真正讓我開始思考質量和軟件測試的是在第二家公司。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