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質量版塊版主的帖子,說的四項限發來檢驗測試是否充分的問題,覺得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梢哉f這是一個對缺陷統計的具體應用,把數字進行科學的分析,找出問題所在。
根據此方法,我們在一個項目中,統計測試執行天數和總缺陷數,然后找出一個自己認為一個正常的數字,并根據此點和原點建立一個坐標系。那么實際統計的結果只有不斷地靠近此線,就可以認為測試越充分。(這個正常的數字是需要經過大量以往測試數據統計分析數的。)否則,就可以判斷在此線之上可以判斷時間不足,此線之下由于現有用例沒有測試問題,需要重新增加設計。
只能說此方法有一定得科學性,建立在大量測試數據基礎之上。不同的項目,不同的測試階段,判斷的標準會隨之變化,給質量人員的判斷帶來困難。
那么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建立以天為粒度的缺陷統計的折線圖。
可以預見,項目測試前期,每天發現的缺陷數會是一個遞增的趨勢,而測試中期會趨向平穩,測試后期缺陷數會急劇減少。根據折線圖:
1.當遞增趨勢時候,說明系統中的缺陷正在被大量發現。
2.當遞增明顯時候,說明被測試的模塊任然含有大量缺陷,必須繼續追加測試(缺陷扎堆存在原理)
3.當缺陷趨勢變平穩時候,說明測試可以按原計劃進行。
4.當測試缺陷數急劇下降時候,說明測試接近尾聲。
5.可以規定一個數字,比如當一天測試只存在5個以下不超過中級的缺陷,那么可以停止測試,認為繼續測試將得不償失,浪費測試資源和成本。
當然,可以更詳細的用此方法針對測試模塊進行統計,來評價被測模塊的質量標準。
最后說明的是,此方法的數據,可以提供給做績效考核的標準。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