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能力測試的目的是測試軟件的本地化支持能力,盡早發現軟件本地化時將會出現的潛在錯誤。本地化能力測試通過以后,表示產品已可用于本地化,才能進行軟件的本地化過程和本地化測試。
為了降低本地化能力測試的成本,提高測試效率,本地化能力側是通常在軟件的偽本地化版本上進行。軟件的偽本地化是指將軟件中需要本地化的英文文本,使用其它本地化的文本替換,模擬本地化版本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阿拉伯語等的文本從右到左的顯示方式,需要采用鏡像技術模擬本地化版本。
本地化能力測試中發現的典型錯誤包括:字符的硬編碼(即軟件中需要本地化的字符寫在了代碼內部),對需要本地化的字符長度設置了國定值,在軟件運行時以控件位置定位,圖標和位圖中包含了需要本地化的文本,軟件的用戶界面與文檔術語不一致等。
本地化測試
本地化測試的目的是測試特定目標區域設置的軟件本地化質量。本地化測試的對象是軟件的本地化版本。
本地化測試的環境是在本地化的操作系統上安裝本地化的軟件。從測試方法上可以分為基本功能測試,安裝/卸載測試,當地區域的軟硬件兼容性測試。
測試的內容主要包括軟件本地化后的界面布局和軟件翻譯的語言質量,包含軟件、文檔和聯機幫助等部分。
本地化測試的軟件錯誤主要包括軟件用戶界面錯誤包括:布局錯誤(版式、大小和位置)、本地化有關的功能錯誤、翻譯錯誤和雙字節支持錯誤。
軟件的翻譯質量包括翻譯的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以及特定區域市場的文化、傳統、習俗和政治的敏感內容。
為了保證軟件本地化測試的質量和成本,通常外包給當地語言為母語的本地化服務公司。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