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大國的地位、區域特色鮮明的國情以及吸引FDI多年來居發展中國家首位的現實,為我國采用生產性服務外包模式、服務外包集聚區模式和外資拉動服務外包模式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契機。
依托我國的制造業優勢,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外包。我國在加工制造業和重化工業方面有很強的國際比較優勢,幾乎其他任何國家在制造業方面都很難和中國的比較優勢相提并論,具體表現在:我國有比較強的生產技術基礎、技術開發力量、產業綜合配套能力、龐大的產業工人隊伍和科技人員隊伍,勞動力價格比較低廉,基礎設施也較好。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跨國公司,為利用中國的制造業優勢來壯大自身的競爭力,已經陸續把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勞動密集型的高技術制造業、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向中國轉移。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從這些產業的退出也為中國制造業發展騰出了空間。20多年來中國在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業和某些資本密集型工業上所取得的長足進展,已經表現出較強的國際比較優勢,逐步成為世界制造基地之一。
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為我國的生產性服務外包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空間。此外,要留住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制造企業,進而吸引其將更高端制造環節轉移到國內,必須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發達的生產性服務外包。實際上,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而擴大的投資空間,早已跳出了制造業領域,生產性服務外包已經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因為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的繁榮本身就會擴大現代服務業的投資空間。我國部分制造業企業率先建立了創意產業中心和設計創意中心,建立了包括模具設計、軟件設計、工程設計、服裝設計、動漫設計、玩具設計、印刷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等設計平臺。這些制造業企業將研發、設計外置,取別人所長,補自己所短,取得了巨大成果。隨著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將上述類似的非核心生產環節外包給生產性服務企業,將極大地促進我國生產性服務外包的發展。生產性服務外包的業務還包括:供應鏈與物流、裝備制造業融資性租賃、第三方品質檢驗、第三方產品測試、產品OEM(委托加工制造)、ODM(委托設計加工制造)等等。與國際相比,我國的生產性服務外包差距仍然較大。在世界先進的工業化國家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70%,生產性服務外包占服務業的70%。而我國的服務業增加值在2006年才剛剛突破40%?梢,以我國強大的制造業為基礎,利用生產性服務外包模式發展我國的服務外包潛力巨大。
依托區域特色,建立服務外包集聚區。服務外包集聚區是在順應國際發展規律并借鑒其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主要是指:按照現代理念統一規劃設計,依托交通樞紐和信息網絡,以集聚區為載體、將相關的專業服務和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合理有效的集中,在一定區域內形成形態新穎、內外連通、生態協調、資源節約、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具有較強服務外包產業集聚能力的區域。
依靠區域特色和功能,形成產業集聚是服務外包集聚區模式的特點。盡管服務外包的發展是以市場為基礎,但其產業特色的形成則取決于所在區域的特定功能。服務外包的發展依托由資源、稟賦、區位、經濟和文化等因素所構成的功能,突出其區域優勢和特色,建立起與區域功能相吻合的服務業產業體系,從而與周邊地區錯位競爭,增強服務業的輻射效應;诋a業關聯效應和社會網絡效應而形成的集聚區,具有資源共享、服務網絡系統和品牌效應的特征,客觀上為服務外包的發展構筑起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而通過品牌效應,服務企業獲得更高的市場認同度和占有率,進一步提高該區域服務產品的市場需求;集聚區內企業之間的競合機制,又提高了服務產品的有效供給水平,為服務外包的發展拓寬了市場空間。
在服務外包的發展過程中,利用服務外包集聚區模式已經成為一種國際趨勢。我國區域特色鮮明,為建立服務外包產業集聚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我國的部分城市已經開始利用集聚區模式發展服務外包。以上海為例,服務外包集聚區的建設在上,F代服務業的總體規劃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海力圖通過政策聚焦,打造一批服務外包集聚區,鼓勵在各區符合條件的專業產業園區或服務業集聚區內建立外包產業基地,各有側重發展服務外包。這些點狀的集聚區通過產業鏈或創新鏈彼此相通、有機相連,使上海的服務外包整體輻射能級進一步提升和放大。目前,這些服務外包集聚區對上海服務外包發展的拉動效應已經顯現,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集聚功能效應得到拓展提升,更好體現了微型CBD作用。
(2)空間形態布局上,由上海市中心地區逐步向周邊重點地區分散化、多極化發展。
(3)產業功能布局上,各集聚區初具特色,逐步呈現功能錯位。
我國應借鑒上海建立服務外包集聚區的經驗,逐步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的服務外包集聚區,進一步提升我國服務外包的能級和品位。
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力度,吸引更多FDI拉動我國服務外包的發展。由于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度不高導致服務外包和服務貿易發展滯后。我國雖然引進了跨國公司的制造環節,但卻把很多為跨國公司服務的生產性服務外包環節拒之門外。2000年服務業實際吸收外資只有104.6億美元,2006年為173.8億美元,分別只占當年實際吸引外資額的25.7%和27.6%。至2006年底,我國服務業共有外商投資企業7.5萬戶,占整個外商投資企業實有總戶數的27.2%。
我國吸引FDI連續15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全球FDI的投資方向已經開始轉向服務業,這些都為我國擴大服務業開放力度、利用FDI發展服務外包創造了難得的契機?傮w上看,我國已經具備了承接服務外包國際轉移的基本條件。良好的宏觀經濟態勢和巨大的市場優勢,龐大的制造業創造了巨大的服務需求,使我國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越來越強。例如,2007年世界最大的IT服務外包企業美國EDS將在武漢建立其在華的首個全球服務中心;惠普全球軟件服務中心重慶分中心正式入駐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等。更多的國際機構已經將我國列為對跨國公司服務轉移和外包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和研發轉移重要目的地。
就當前而言,我國采用FDI拉動模式發展服務外包,一是要積極承接國際服務離岸外包。這是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要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培育一大批具備國際化水平的服務供應商,提高接單能力,繼續發揮在ITO(信息技術外包)業務領域的優勢,特別注重培育承接BPO(商務流程外包)業務的能力,積極承接計算中心、呼叫中心、數據處理、技術研發、財會核算、售后服務等國際服務業轉移,特別是逐步拓展一些具備優勢和條件的高端業務;二是要繼續開放現代服務業市場,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提高吸引FDI的質量和層次。更多地吸引跨國公司來華設立研發中心、運營中心和地區總部,積極引進國際現代服務業的新理念、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國內服務業提高水平。同時,要積極進口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急需的生產性服務產品,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服務支持。
我國發展服務外包的建議
在看到我國發展服務外包有利一面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我國發展服務外包所存在的問題。例如,隨著服務外包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從事外包服務行業所需的高端人才依然緊缺;我國服務外包企業發展還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困擾等。為使我國服務外包能更好更快的發展,本文對此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
準確定位,放寬市場準入。明確服務外包的定位,在明確界定概念的基礎上制定鼓勵服務外包發展的具體政策,由商務部和國家相關部委,將服務外包業務列入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鼓勵類,并將其列入國家支持和扶助主要對象所在省、市優勢產業指導目錄。同時,放寬市場準入,給予從事服務外包的企業前置審批和工商登記等方面的便利。扶持服務外包企業做大做強。
加大服務外包高端人才的培訓。由于我國對服務外包高端人才的需求還存在很大的缺口,對此,可以通過由政府提供培訓等方式加以解決,包括設立專向資金為開展服務外包的人才培養提供支持。以上海為例,上海為保障服務外包發展的人才供應,除了對引進緊缺高級服務外包人才給予政策傾斜外,商務部和上海市政府還設立了國家級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由新近成立的張江創新學院培訓實用技能型和創業型的服務外包人才,并進行服務外包職業培訓教材和課程標準的開發。
加大對服務外包產業的金融支持。服務外包企業遇到的困擾之一就是資金壓力。由于提供服務外包一般要半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回籠資金,所以資金壓力始終困擾著服務外包企業的快速發展。對此,我國將支持服務外包企業爭取獲得商務部“中小企業開拓市場資金”“服務型企業研發資金”等;調整優化各地地方扶持專項資金支出結構,逐年提高支持服務外包企業發展的資金比例;對企業通過國際認證給予資金扶持;推動國家開發銀行設立專項信貸額度;為大型服務外包項目提供項目信貸保險服務等。此外,對入駐服務外包集聚區的中外著名服務業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在購地、建設、買房租房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今后還應通過政府提供信用擔保,在資產重組、兼并上市等方面給予服務外包企業支持。政府還可以組織企業到國外進行推介和接單,建設服務外包網站,并通過專項資金對服務外包企業購買大型設備、自主創新、建設自主品牌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或獎勵。
總之,我國應抓住機遇,依托優勢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既盯住國際市場,也重視市場潛力更為巨大的國內市場。同時,還應結合全球發展服務外包的實踐經驗,通過不同的模式進一步加快服務外包的發展,鼓勵服務外包企業不斷進行自主創新,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務能力的企業。
(作者單位: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