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起來,c1的聲明要更加清晰,但是要注意的是,使用這種類內部的初始化語法的時候,常量必須是被一個常量表達式初始化的整型或枚舉類型,而且必須是static和const形式。這是很嚴重的限制:
class Y {
const int c3 = 7; // 錯誤:不是static
static int c4 = 7; // 錯誤:不是const
static const float c5 = 7; // 錯誤:不是整型
};
我傾向使用枚舉的方式,因為它更加方便,而且不會誘使我去使用不規范的類內初始化語法。
那么,為什么會存在這種不方便的限制呢?一般來說,類在一個頭文件中被聲明,而頭文件被包含到許多互相調用的單元去。但是,為了避免復雜的編譯器規則,C++要求每一個對象只有一個單獨的定義。如果C++允許在類內部定義一個和對象一樣占據內存的實體的話,這種規則就被破壞了。對于C++在這個設計上的權衡,請參見《C++語言的設計和演變》。
如果你不需要用常量表達式來初始化它,那么可以獲得更大的彈性:
class Z {
static char* p; // 在定義中初始化
const int i; // 在構造函數中初始化
public:
Z(int ii) :i(ii) { }
};
char* Z::p = "hello, there";
你可以獲取一個static成員的地址,當且僅當它有一個類外部的定義的時候:
class AE {
// ...
public:
static const int c6 = 7;
static const int c7 = 31;
};
const int AE::c7; // 定義
int f()
{
const int* p1 = &AE::c6; // 錯誤:c6沒有左值
const int* p2 = &AE::c7; // ok
// ...
}
為什么delete不會將操作數置0?
考慮一下:
delete p;
// ...
delete p;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