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采購人在這次采購中買到了比預期滿意的產品,但是他們的這種做法卻破壞了一個規矩。這樣做下去,招標文件將失去約束力,整個招投標過程將失去公信,公開招投標的規范程序也很難得到維護和執行。所以,不管是招標方還是投標方,都要有規則意識,將采購項目的所有程序納入規則之內,用相關當事人的規范行為來維護和執行規則。
中央財經大學法律系吳韜:投標人在買到招標文件到開標之前,應該詳細研究招標文件,對于其中的內容有異議,就應改在開標前及時提出。供應商可以質疑招標文件當中任何你認為可疑或者表達不確切、不合理的地方,但不能用與招標文件的規定不符合的操作辦法來參與競爭。用只報總價,不報分包單價,或者企圖用捆綁銷售的辦法中標,很容易被懷疑是利用前兩個標段的優勢來排擠其他競爭者,正規的操作應將此作為流標處理。因為,規則是面對所有人的,大家都應該遵守。
中共成都市委黨校信息電教部副主任、評標專家唐敏:有的項目會分很多包,允許投標人參與所有標段的競爭,但是投標人在制作投標文件時應該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單獨制作,單獨報價,因為你不見得會全部中標。如果投標人只報總價,或者沒有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投標,應該在開標時就被剔除出去;如果不慎到了評標階段,評標專家肯定會提出異議,因為在既定的招標文件中沒有相關的條款或標準規定,只有總價的投標人與既有總價又有分包價的投標人之間到底應該如何比較。一般來說,政府采購中心的操作比較規范,在程序上把關很嚴格。
弦外之音
按游戲規則出牌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劉俊海:供應商應該熟悉招投標過程,嚴格按照招標文件的要求規范操作。在參與競爭過程中,供應商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并不能代替采購人的想法。采購人的想法是通過招標文件的形式來體現的。當供應商的想法和采購人的招標文件有沖突時,應該提前進行質疑和溝通。成文并已發售的招標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在操作中違背招標文件的規定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供應商如果想中標,首先要符合規范,按照游戲規則出牌。否則,自作聰明往往就是作繭自縛。
操作機構在招投標過程中一定要嚴守承諾,誠信行事,在所有環節中都應當取信于市場。制作招標文件就像立規矩一樣,這個規矩不僅是約束供應商的,也是用來規范采購人和采購機構自己的。自己立的規矩,自己一定要遵守,開標、評標過程都要嚴格按照招標文件的規定去做,做到重信、守約。
某省政府采購監管部門負責人柳清(筆名):目前,有些省市政府采購監管部門的工作過分偏重于操作,對于采購代理機構、采購人以及供應商的監管和培訓工作做得太少。以致采購各方往往在采購項目的操作程序中難以堅守規則,也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比如,有關瑞星“零報價事件”,投標人如果發現競爭對手的確利用壓低價格的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你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用合乎法理和規范的手段進行質疑,而不是采用與招標文件的要求不符的方式進行報價,這種“以毒攻毒”的方式很不理智。政府采購是一個講原則、講程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只有大家都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維護正常的采購秩序,才能真正保護到采購各方的正當利益。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