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廠商之間的互操作
對于開源軟件發布商來說,為了向市場銷售產品,售前需取得眾多配套的硬件廠商(IHVs)、軟件廠商(ISVs)、系統集成廠商(SIs)的支持,進行產品配套的兼容性測試和質量認證,從而實現不同廠商不同產品相互間的互操作。
2006年,國內Linux品牌與Dell、HP、TCL、華碩、神州數碼、同方、七喜等PC廠商簽訂600多萬套預裝協議(聯想、方正也正在對不同的Linux發布版進行配套選型);IBM為中科紅旗的服務器Linux操作系統進行質量認證測試工作(這是IBM繼Red Hat、Novell之后為全球第三家Linux發布商進行質量認證測試)。從而使開源企業與其相應的配套企業實行了不同產品之間的兼容性(互操作性)。
2006年微軟和其他25家軟件與硬件廠商組建“互操作廠商聯盟(IVA,Interoperability Vendors Alliance)”, 目的是確保這些廠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與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應用產品實行互操作,在這些廠商中,如Novell、Sun、Sugar CRM、Xen Source、JBOSS和Red Hat等均為開源企業。
Spike Source等多家開源軟件公司也聯手組建“開放解決方案聯盟(OSA,Open Solutions Alliance)”,以確保他們產品之間能夠互操作.
標準的互操作
制定、執行開放的國際標準,為互操作性提供基礎。
設計轉換器/翻譯器(Converter/Translator),實現不同標準之間的互操作。例如,ISO已批準“開放文檔格式(ODF)”為國際標準,它與微軟的“Office Open XML文檔格式”不兼容[微軟的Office Open XML文檔格式在取得歐洲計算機制造聯合會(Ecma International, 這是一家國際標準咨詢機構)認可的基礎上,也正在向ISO申報要求成為國際標準],微軟支持Aztec Soft公司(法國)開發轉換器,以間接支持ODF。又如,Novell宣布:與微軟合作,在Novell版的Open Office中支持Office Open XML格式,并表示聯合設計翻譯器(Translator),以使Novell版的Open Office與微軟的Office 2007實現互操作。
在虛擬化環境中,共存就體現執行不同標準虛擬應用的互操作。
國內“統一辦公文檔標準(UOF,Uniformed Office Format)”計劃申報要求批準為國家標準,有人認為,UOF具有中國文檔特色,但要形成標準必須與ODF一致或能互操作,有人作了調查,UOF的約70%的條款是與ODF一致的,20%的條款是可用轉換器與ODF實行互操作的,10%的條款是既不一致也不能采用轉換器來進行互操作的。這里的關鍵是要處理好這個10%。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