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綜述
基于組織對關鍵過程域的支持,CMM定義了軟件過程成熟度的五個級別。級別1(初始級)描述了不成熟,或者說是未定義的過程的組織。級別2(可重復級),級別3(已定義級),級別4(已管理級)和級別5(優化級)分別描述了軟件過程成熟度級別遞增的組織。和這些級別相關的KPA是:
級別2:需求管理,軟件項目計劃,軟件項目跟蹤和監控,軟件子合同管理,軟件質量保證,軟件配置管理。
級別3:組織級過程焦點,組織級過程定義,培訓大綱,集成軟件管理,軟件產品工程,組間協調,同行評審。
級別4:定量過程管理,軟件質量管理
級別5:缺陷預防,技術更新管理,過程更改管理
多數組織的基本目標是達到成熟度3級。評估組織當前的成熟度級別的手段之一是軟件能力評估(SCE)。SCE通過評估軟件過程(一般以方針陳述的形式)和項目實踐來確定該組織是否言行一致。組織的過程體現了"如實記錄所做的工作",項目實施(對該過程的特定剪裁和解釋)應該證明"說到做到"。
CMMI 綜述
軟件成熟度模型(CMM v1.0)最早是軟件工程學院開發的,并特別提出軟件過程成熟度。1990年,該模型首次發布,在許多領域被成功地采納和使用。其他學科的CMM也相繼開發,例如系統工程、人員、集成產品開發、軟件采購等等。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