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的觀察,我對中國創業圈的結論是:一、它是生機勃勃的;二、一些重要的先行者,尤其是因特網企業,像百度、阿里巴巴、新浪,已經在他們各自的市場上積累出了相當的壟斷地位,就像當年美國所發生的一樣;三、風投資金和創業企業的數量都在迅猛增長。
除了這些傳統的創新領域,在中國的產業創新溫床上還發生了一些其他很酷的事兒,那就是整個山寨市場。它們從冒牌仿制手機皮包等名牌產品起家,如今也開始生產自己的新產品了。當然,他們仍傾向于一些實用的微調(比如支持多個SIM卡,新的外形,等等)而不是重大創新。這可能是中國很多具有創新精神的工程師,沒法在僵化死板的教育系統中混進好學校之后的無奈之舉。
所以說中國計算機創業里還是有創新的,但是這些公司的創新類型,無論公司是大是小,都不是那種能在計算機產業里能倚靠十年的(就是我此文前面介紹過的像因特網的那種)。創業常常就是拿來一個現成的技術,找個新的用途,或者在原有技術基礎上加點小改進。中國的創業尤以小改進之道著稱。就像科技環境改革者Peggy Liu今天在Twitter里寫的那樣:“中國不善于基礎創新,不過很善于微創新。”這很準確地描繪了中國創業圈的常態和現狀。
對山寨復制和微調而不是創新的批評可能是大可不必的,但這種批評的聲音在計算機工業界內外卻是持續不斷。李開復,中國科技投資界的名人之一,創新工場的創始人,前谷歌中國和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院長,頭頂著中國高科技界成功故事的光環,現在在中國卻被戲稱說其全名為“李開始復制”,因為他習慣投資的都常常只是一個受歡迎西方網站項目的簡單復制加上少量的中國特色。比如說,中國前不久就出現了上百個照抄Groupon的團購網站。
綜上,中國的創業圈可能是健康的,只是和西方比還是少那么點創新,但我不覺得這是中國計算機行業的一個本質性問題。更大的問題是,他們是否在未來會有像過去讓美國計算機行業稱霸市場的那種本質性突破,并且倘若沒有一流的學術研究,中國能否實現這種突破。我覺得沒有一流的學術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建議中國人繼續深化教育系統改革——但絕不僅僅是投入更多的錢。我覺得結構必須調整。
專利
另一個中國未來會在計算機基礎技術稱雄的理由是說,中國有很多專利?!都~約時報》那個文章就指出,中國專利申請的數量是如何超過歐洲,直追美日的。但這個文中沒有提及的是,很多人都覺得中國的這些專利大都有水分。他們要么是一些機構為了完成特定的年度指標而申請的,而不見得真有用處;要么就是基于一個國外的專利但做點小改動,好作為西方公司進入中國的商業壁壘?!都~約時報》文章沒說這些信息,因此這個關于專利的說法就是被扭曲的了。再加上中國對知識產權缺乏保護,專利之事實際上讓人更覺得中國未來不會有能力創新。
中國如何才能發揮潛力?
我前面的分析可能讓你覺得我認為中國計算機科學領域近期沒前途了,但那就和事實南轅北轍了。我覺得有兩個主要原因使得中國會在計算機領域繼續發展進步。首先,中國有巨大的人口規模。有13億人在,不管前進的道路上有何種困難,也總是會有很多杰出的人物出現,并且這么多人所構成的巨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本身就會提供很重要的機會!其次,政府在技術研究上投入了很多錢(過去十年年均增長10%)。這會使得許多研究人員可以開展很多野心勃勃的宏偉項目。但是,我還相信,與其對中國恐懼,不如同時看到中國在計算機領域的崛起也會以積極的方式改變世界,所以我們應該試著幫助他們。
解決中國問題是解決世界問題的一部分
為什么我們想要中國計算機科學領域成功呢?我覺得,對于美國乃至全世界,尤其是中國,都面臨著很多大問題。而中國是幫助解決這些大問題的關鍵。并且,如果我們幫助中國解決了計算機科教系統中的問題,也會增加我們一起解決這些大問題的可能性。這些大問題關乎:
可持續發展:具體說來就是包括保護環境和停止全球變暖。
教育:提高基礎教育和創新教育水平。
醫療保?。簞摻ㄡt療保健系統,既為解決老齡化人口問題(北美、歐洲和中國都深受此問題困擾),也為全體公民提供合理價位的醫保服務。
所有這三個問題的解決,都涉及到政策法規和市場定價,但同時,重大技術創新,尤其是計算機科學方面的技術創新,都會對解決這些問題有巨大的積極影響。在這些問題上與中國合作,我們會讓世界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