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把這種情況歸結為“經驗不足”,“對項目不適應”,或者“合作生疏”等原因。后來我看了知識管理有關的資料,才逐漸意識到,我們對項目團隊中的隱性知識認識不足。一個靠團隊合作的項目組織,其內部成員有兩種類型的知識結構: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項目組織的人員以及外部資料等表面的信息,如人員基本技能,技術知識,行業知識等,是可以表達的,物質存在的,可確知的,即能夠用正式、系統的語言表述和溝通的知識。而隱性知識是通過實驗、協作、反饋、矯正的過程,逐步實踐形成的“個人慣例”,一般是以個人、團隊和組織經驗、印象、技術訣竅、組織文化、風俗等形式存在。
隱性知識一般存在于各人的頭腦中,在實踐中“邊干邊學”獲取的,是個人長期創造和積累的結果,存在于所有者的潛在意識中,因此,傳播起來非常不容易,與個人的觀念、文化、心理和項目的組織體系等要素有關。但是隱性知識在工作行為中傳播的價值卻是巨大的,因為這是其它組織無法復制的唯一資產,能夠為項目組織產生巨大的價值,因此,需要合理的制度和途徑,保證隱性知識的有效傳播和共享。
通過對隱性知識進行編碼化、成員面對面交流、人員輪換、網絡社區等方法,可以促進隱性知識的共享,并通過創建“學習型項目組織”,激發獎勵員工的創造性等措施,為隱性知識創造有效途徑,為項目組織提供潛移默化的知識支撐,使隱性知識成為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希望大家都能重視隱性知識的存在與作用。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