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 還好,有一點改善。至少我看到幾個外包公司在擴大在合并,比如博彥科技、文思創新,都拿到了海外的資金。中國的外包產業是在進步,但速度不是很快。還是因為一種“寧為雞首”的觀念:比如我在管一個500人的公司,你是一個2000人的公司,你要買我,我為什么賣給你?
GE: 現在是不是利益的動力沒有解決好,所以做外包軟件的人還是比較少呢?
李開復: 因為印度的基礎設施不夠好,它不能大規模發展工業生產,所以腦力工作就成了核心競爭力,優秀人才也集中在那里。中國的機會很分散,海爾、聯想、華為、網絡公司……外包又不是一個很讓人興奮的行業,利潤又低。
GE:那為什么中國還需要外包產業?
李開復: 第一,因為盜版的存在,讓中國的用戶對軟件的要求不高,這就無法讓中國生產的軟件質量不停改善。外包是通過國外對用戶體驗要求非常高的用戶來讓中國的軟件人員理解用戶體驗的重要性。
第二,中國現在的應屆畢業生中,北大、清華這樣的學校的學生就業不成問題,但那些不是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借助有效的訓練,也有可能成為世界一流的軟件工程師。外包類企業應該能成為這個用合理的價格水平培養人才的平臺。如果中國今天有100萬個軟件工程師,明天就馬上可以拿到軟件外包項目,但很難立刻找到100萬個手機、互聯網這些領域的就業機會。
GE:你接觸的中國學生,和印度的學生比,雙方的水平如何?
李開復: 客觀的來說中國更好。美國一流的IT公司已經認為中國第一流的大學的第一流人才要超過印度第一流的人才,如果挑100個最好的中國學生跟100個最好的印度學生比一比,肯定中國的更好。但中國高校的水平的差距太大了,第一名和第十名差距很大,第十名和第一百名更不用講了。
GE:這兩年大家談的比較多的問題是印度成長的障礙,比如官僚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健全,你所看到的印度的IT業還有什么大的潛在的風險呢?
李開復: 外包是一種很奇怪的行業,它不太可能組建一套生態系統。比如中國互聯網的生態系統,電信、網通、移動提供基礎,新浪、搜狐、盛大這樣的公司提供增值,它們彼此間是相互拉動的。但外包是很難有這種拉動效果的,比如Infosys的發展,并不會對價值鏈上的其他公司帶來好處。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