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事風險投資的兩年半里,筆者曾考察過多個軟件公司,其中有從事cad應用、財務、進銷存、物流管理、物業管理、設備管理等軟件。做得好的,其骨干通常都不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多是半路出家的理工科人士。應用類軟件,講究對應用需求的理解,這樣才能做好系統設計及編程。工科如建筑、機械等專業極其注意工程素養的培養,工作態度要非常嚴謹,重分析,工作重點在于規劃設計,而不是砌磚和扳動老虎鉗。相關的應用若出差錯,例如房屋鋼筋用得不夠、或者對機械磨損考慮不周等,將導致用戶損失慘重,甚至人命關天。
雖然國內各大學的計算機系都開設有軟件工程、系統分析之類的課程,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軟件工程師大都是拿起題目就開始編程,產品的質量當然很差。十幾年來,多有文章對這種現象進行指責,并且呼吁改善。然而,除了一些大型的應用軟件的開發項目遵循軟件開發的方法,一些中小型應用軟件則幾乎都是一兩個天才編程人員的結果。即使是一些成名多年的規模頗大的軟件公司,產品的性能和質量也常常叫人失望。即使不深入到其公司內部了解,也可知道其出品沒有經過規范的設計階段和嚴格的測試。
掌握計算機知識是一回事,工作態度是另外一回事。中國的傳統文化缺乏工程概念,崇尚的是權謀斗爭和耍弄小聰明。有云:中國人很適合做軟件。錯了,中國人很適合編程序而并不適合做軟件。缺乏工程素養,計算機知識再多,再聰明,也只能是編程的料,絕不能做好軟件。
不注重工作過程的質量,成功是偶然的,失敗是必然的。在我看過的一本外國的系統分析的書中提到,計算機界有句老話,“惟一的方案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案”。但這是中國同業的老話嗎?
要有做好軟件的工程素質,并不是靠多讀軟件工程的書籍就可以,必須從心底里尊崇和貫徹工程方法,而不是走過場應付。在企業的內部不單是要有規章制度來保證工程方法的執行,而且還要從人文的層面,引導工程師們尊崇工程方法。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