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測試快兩年了,雖然我去年才畢業,但是在此之前我已經做了9個月的測試,畢業后才成為正式員工,之前的9個測試,我從一個測試新手進步到初級測試人員,十分感謝照顧我的老大,呵呵。
在我們公司,因為我們是做自己公司的產品,所以我們就不存在與用戶溝通那些業務的事項啦。所以相對而言就不用折騰了,呵呵。當一個項目下來時,我們的測試 leader會參與一個meeting,這個meeting會有PE,相關的developer,其實就是一群老大了,參與此會的目的,了解該項目的起始到結束的時間,參與的人員,該項目能實現的功能,若你是參與測試這邊的測試人員,那么你只帶了一雙耳朵是不行,你首先要想到自己測試所需要的硬件及軟件這一塊是否充分,測試人員是否足夠,若是不夠的話,你就要說出來的,因為這些都會影響你測試的進度。所以在參加這個meeting前,大家一定要提前想想我們會遇到的問題,并且在會上適時的提出。
接下來,我們會有一個SPEC,這上面有該項目主要的功能,比方說我,我主要是測application,那么一般給我們的SPEC上會有安裝方法及路徑,功能實現,UI這些。那么這就是我們獲得最重要的信息了,然后你會根據SPEC開始寫你的Test Plan,Test Plan是真的需要經驗的,經驗越豐富的leader會能cover到很多場景的,這樣會減少我們的風險。
對于軟件的測試流程,我們會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們稱為beta階段,第二個階段我們稱為RC階段,可能每個公司說法不一樣。對于beta的階段,我們也可以分很多階段的,如beta1,beta2,ect。但是在beta前,我們的coverage應該cover到了很多的場景,并且軟件也是相對很成熟的,basic function是能正常工作的,當然,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比較變態的bug,這時開發人員也解不了的,那不關我們的事,至于能否進入RC,還是老大們決定的,我們想管也管不了(測試人員身份尷尬的一面)。進入RC的軟件,一般都是相對穩定的,那么這時的測試著重點,就不在是basic function,這時我們的coverage要cover到我們沒涉及到的場景,基本上在RC最好不要在出現很嚴重的bug了,在我們公司,要是在RC 出現了嚴重的bug,是要挨批的(明明是開發人員開發出不好的程序,但是出現問題,是我們背黑鍋的,這也是大家一直爭議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若是我們在之前遺漏的bug,并且我們也做了那塊的function 測試,若沒發現,這部分挨批我們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我們自己工作的疏忽)。若是軟件很穩定了,就可以去認證了,我們公司都是拿到微軟認證的。
拿去認證后我們的任務就大告成功了,呵呵。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