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測試的監控者,需要非常關心這些關鍵資源的使用情況,因為如果關鍵資源不能如期到位,勢必要影響項目的整體進度。
如果由于某種原因,關鍵資源沒有如期到位時,要注意測試人員是否對計劃進行了修訂,修訂的結果是否可以彌補已經造成的損失,或者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損失。
測試策略,測試計劃,測試方案,測試用例是否都經過了正式評審?發現的問題是否都進行了更正?
作為測試的監控者,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評估一份測試計劃制定的是否合理有效,一份測試方案是否可以正確實施,并且也不必要這么做。
測試策略,測試計劃,測試方案,測試用例等文檔都是測試過程中的關鍵文檔,也直接決定了測試工作的質量。監控者在評價這些文檔的質量時,首先想到的一點就是我要充分的閱讀這些文檔,以我的經驗和能力來判斷這份文檔的好壞。但是,作為一個項目組以外的人,很難能就所有的細節發表高質量的看法,其次,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文檔的評價工作。所以這不是我們的解決方案。
在監控過程中,首先要相信項目組自身的能力,假定他們有能力完成這些工作,這樣工作就簡單了,也變得可以操作了。
首先,查閱這些文檔,大致看看,有沒有明顯的問題。其次,應該檢查這些文檔的評審記錄,看看相關的人員是否參加了該評審,都發現了什么問題,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都有那些。最后,看看所有的發現的問題是否都得到了解決,文檔是否按照解決的方法進行了修訂。
在監控的過程中,默認參與評審的人員技術能力都符合要求,這樣只需要關注評審的過程就可以控制質量了。但是,如果有證據證明,評審的人員或者組成不符合要求,作為監控者應該宣布該文檔的評審無效,需重新進行評審,以解決問題。但是,使用這項權利的時候要小心,而且要充分論證,否則會擾亂項目組的正常次序。
測試的相關文檔是否都按照項目目前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更新,并嚴格遵照執行?
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這個問題就是沖著這句話來的。我在講課的過程中問過很多人這樣一個問題:不做計劃,直接做事情行不行?至今我還沒有遇到一個說行的。但是,如果計劃和行動不同步,這個和沒有計劃又有什么區別?
項目中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告訴你,我沒有同步計劃是合理的,但是我們的要求一定是必須有計劃,而且必須嚴格遵照執行,這才是降低系統風險的唯一合理方法。
項目先前定義的測試范圍在后續的計劃、方案中是否有遺漏?
在測試初始期我們一直強調測試范圍的必要性,在測試實施階段還需要檢查前期規劃的測試范圍是否在后續的計劃活動中覆蓋完全了,只有計劃中完全的覆蓋了所列的測試范圍,才能保證系統的質量。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