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軟件的開發不僅僅在于新技術是否出現,更在于軟件使用過程的管理。軟件企業的開發結構只有在形成一套完整而熟練的過程后,其開發才能夠步入正軌。目前,CMM作為當前世界上最流行、最實用的軟件生產過程的評價標準,已被國際軟件產業界公認為軟件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向管理要效益
CMM即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意為“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研究始于1986年11月,為了滿足美國聯邦政府評估軟件供應商能力的要求,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院(SEI)展開研究,以探索一種保證軟件產品質量、縮短開發周期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軟件工程模式與標準規范。1991年,CMM 1.0版正式推出,其后又修改升級為CMM1.1、CMM2.0等版本,并被納入國際標準組織,成為認證標準之一。
CMM除了包括有效開發軟件的作業程序外,還制訂了五個循序漸進的質量等級(CMM1~CMM5),分別為:初始級、可重復級、已定義級、已管理級和優化級。其中,CMM5是CMM認證的最高標準,可有效地幫助企業改進和優化管理,大大提高軟件企業的開發水平和產品質量。根據SEI的統計,軟件企業在引入CMM管理后,勞動生產率平均增長35%,錯誤比率平均減少39%,平均成本回報率為5∶1。
外包的誘惑
世界上第一家通過CMM5認證的并非美國公司,而是來自印度的WIPRO。同時,WIPRO還是全球第一個通過人力成熟度模型(PCMM)5級認證的軟件及服務公司。
WIPRO對CMM的熱衷并非偶然,其實整個印度軟件業對ISO9000、CMM等認證一直非常重視。據SEI統計,目前有大約300家印度軟件公司通過了CMM認證,其中通過最高質量等級CMM5的有50余家,占全球的60%以上。高品質的管理決定了高品質的產品,從而也確立了印度在美國外包市場的壟斷地位。
所謂“外包”,就是指企業把整個工作或工作的一部分交由其它公司去做。之所以這樣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節約成本。因為外包的對象一般選擇勞動力價格及運營成本相對低廉的國家,比在本國內招募員工的支出要少得多。目前,軟件外包的發包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和日本等國家,外包接包市場主要是印度和愛爾蘭。2003年,印度軟件與服務出口額高達125億美元,居全球之冠。
為增強自身實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國內軟件企業把資質認證也提上了日程。我國政府明確表示鼓勵軟件出口型企業通過CMM認證。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政策,如上海市就規定對在本市注冊并通過CMM3~5認證的企業可以分別獲得40萬、60萬和80萬元人民幣資助。
獲得了CMM認證就獲得了邁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IDG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軟件外包市場規模已達到1000億美元。中國擁有軟件企業近9000家,雖然2003年我國軟件出口總額僅為20億美元,但隨著我們企業自身實力的壯大,中國外包市場必將擁有美好的明天。
CMM的五個等級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