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云: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也。對于遺漏的bug,我們應該去透徹的分析它產生的原因,然后吸取教訓,防止再次出現。這樣遺漏bug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少,趨于0。那么怎樣的分析才是透徹的呢?我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根據我的經驗,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首先從根源上說,需求的問題。需求是一切的根本,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需求的基礎上進行的,那么需求會不會有問題?當然有啦,否則要需求評審干嘛,每次需求評審,或多或少都能發現一些需求的問題,在還沒有開始編碼之前就把需求的bug找出來,這個是最理想的狀態。顯然這個不現實,但是能多發現一個不合理的地方,那就能減少很多風險。因此需求關要把好。當然要求測試人員在需求評審時就要找出需求的bug,這個是要求比較高的,需要對業務的熟悉以及對相似產品的認識。需求關把好了,那么就算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要盡早與開發人員進行測試設計評審,統一對需求的認識(開發測試人員都可能存在對需求的認識不正確)。越早進行,越能夠避免出現因為對需求的認識不同而導致出現的問題(最可怕的是因此產生的隱性bug),這樣也能減少后期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