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63年,在美國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編程人員把一個FORTRAN程序的循環語句DO 5 I=1,3誤寫為DO 5 I=1.3。一點之差導致飛往火星的火箭爆炸,造成1000多萬美元的損失。這種情況的發生,迫使人們考慮在軟件投入使用之前必須進行徹底的測試。今天,在軟件比較發達的國家,軟件測試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軟件公司紛紛建立獨立的測試隊伍研究測試技術并開展測試工作。中國的軟件測試起步較晚,但隨著我國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人們對軟件質量的重視,軟件測試正在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近兩年來,國內新成立專業性測試機構10余家,一批批專業的軟件測試人員正涌現出來。每年國內都有大量的測試技術交流會議舉辦,有大量的測試研究論文在專業刊物上發表。在測試技術發展的同時,測試過程的管理顯得猶為重要。一個成功的測試項目,離不開對測試過程科學的組織和監控,過程管理已成為測試成功的重要保證。
1 測試過程概述
1.1 軟件測試過程概述
軟件測試過程是一種抽象的模型,用于定義軟件測試的流程和方法。眾所周知,開發過程的質量決定了軟件的質量,同樣的,測試過程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軟件測試過程和軟件開發過程一樣,都遵循軟件工程原理,遵循管理學原理。
隨著測試過程管理的發展,軟件測試專家通過實踐總結出了很多很好的測試過程模型。這些模型將測試活動進行了抽象,并與開發活動有機的進行了結合,是測試過程管理的重要參考依據。
1.2 軟件測試過程模型介紹
V模型
V模型最早是由Paul Rook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提出的,旨在改進軟件開發的效率和效果。V模型反映出了測試活動與分析設計活動的關系。在圖1-1中,從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開發過程和測試行為,非常明確的標注了測試過程中存在的不同類型的測試,并且清楚的描述了這些測試階段和開發過程期間各階段的對應關系。

圖1-1 軟件測試V模型
V模型指出,單元和集成測試應檢測程序的執行是否滿足軟件設計的要求;系統測試應檢測系統功能、性能的質量特性是否達到系統要求的指標;驗收測試確定軟件的實現是否滿足用戶需要或合同的要求。
但V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僅僅把測試作為在編碼之后的一個階段,是針對程序進行的尋找錯誤的活動,而忽視了測試活動對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等活動的驗證和確認的功能。
W模型
W模型由Evolutif公司公司提出,相對于V模型,W模型增加了軟件各開發階段中應同步進行的驗證和確認活動。如圖1-2所示,W模型由兩個V字型模型組成,分別代表測試與開發過程,圖中明確表示出了測試與開發的并行關系。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