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說,獨立的QA審查機制是瀑布模型的產物。隨著現代軟件開發技術的演變,螺旋模型和迭代模型的興起,QA機制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就是從 獨立專職的QA向貫穿過程的兼職QA演變。在CMMI模型中,這種兼職的QA也是被允許的。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改變呢?無論是XP、RUP還是其它先進的方 法論,都是先產生架構,然后再增量開發,直到完成。這種模式中,需求和設計缺陷在各個迭代周期被所盡早發現和修復,質量也內建于架構和過程中,項目的成本 和進度也得到保障。
到那時,是不是獨立的QA就不復存在了呢?有些成熟度較低的企業還是需要的,主要是保證過程執行的有效性和評價的客觀性。
五、SQA的理論探索
1、過程的認識
我們都知道一個項目的主要內容是:成本、進度、質量;良好的項目管理就是綜合三方面的因素,平衡三方面的目標,最終依照目標完成任務。項目的這三個方面是相 互制約和影響的,有時對這三方面的平衡策略甚至成為一個企業級的要求,決定了企業的行為,我們知道 IBM的軟件是以質量為最重要目標的,而微軟的“足夠好的軟件”策略更是耳熟能詳,這些質量目標其實立足于企業的戰略目標。所以用于進行質量保證的SQA 工作也應當立足于企業的戰略目標,從這個角度思考SQA,形成對SQA的理論認識。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