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空軍聲稱,12架“猛禽”執行從夏威夷飛往日本的任務中,當途經國際日期變更線時,飛機上的全球定位系統紛紛失靈,多個電腦系統發生崩潰,多次重啟均告失敗。飛行員們再也無法正確辨識戰機的位置、飛行高度和速度,隨時面臨著“折戟沉沙”的厄運。他們不得不掉頭返航,幸運的是,當天天氣非常好,能見度沒有問題;給“猛禽”加油的KC-135型加油機也可以引導它們安全降落,順利返回夏威夷的?房哲娀。
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猛禽”一到?窓C場,不出幾個小時,問題就真相大白:有人在電腦系統編碼中犯了一個錯誤,引發了一系列問題。美國空軍退役少將史皮爾德稱:對于那些“猛禽”戰斗機飛行員來說,他們很幸運,因為如果在實戰中發生這一問題,他們可能會被擊落。并且這個小小的軟件錯誤,將可能成為扭轉整個戰局的關鍵點,使美國陷入短時不利的戰爭局面。雖然在不到48小時,顏面大失的“猛禽”的承建商——洛?馬公司就寄來了新的系統軟件,使之后的飛行任務得以順利完成,但此次事件還是給各國敲響了軟件質量控制的“警鐘”。
在我國因軟件質量問題引發的突發事件屢次發生,例如在去年10月30日,奧運會官方票務網上銷售系統因壓力測試疏漏,在第二階段售票開始的不到一個小時網站的瀏覽量就達到800萬次,每秒鐘從網上提交的門票申請超過20萬張,由于瞬間的訪問量過大,致使票務官方網站的壓力激增,承受了超過自身設計容量8倍的流量,導致電腦系統最終癱瘓。另外有關銀行儲蓄系統、政府服務系統出現系統癱瘓的新聞也時有爆出。
上述事件均是由于軟件質量不高所引起的,而軟件測試則是提高軟件質量的最佳途徑。 “通過必要測試,軟件缺陷數可至少降低75%,而軟件的投資回報率能達到350%! 業內專家如是說。據了解,像美國這樣軟件產業發達的國家,軟件企業將40%的工作量花在軟件測試上,測試費用占開發總費用的30%~50%,甚至整個軟件項目開發所需費用的3~5倍。國外大型軟件開發企業的軟件測試人員和軟件開發人員配比大多為1:1。而Microsoft在開發Windows2000的團隊中,動用了250多個項目經理、1700多個開發人員,內部測試人員則達高到3200人,測試人員與開發人員的比例約為2:1。
軟件測試的重要性也已逐漸引起我國相關企業的關注,近91%的國內軟件企業已有組建測試隊伍的意識,但現階段我國軟件測試的發展存在嚴重問題——人才緊缺。在國內120萬軟件從業人員中,真正能擔當軟件測試職位的不超過5萬人,3年以上資深的軟件測試工程師不足1萬人,在大多數軟件企業中測試人員的數量不足開發人員數量的五分之一,測試人員和開發人員之比平均在1:8左右,遠遠落后于國外先進水平。據前程無憂網數據顯示,國內軟件測試人才缺口正在向30萬大關挺進,僅北京、上海兩地的人才缺口量就達到20萬。造成這種人才稀缺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相關人才的培養尚未形成規模,高等教育體系尚沒有開設軟件測試的相關專業,測試人才的培養與供給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正是看到中國軟件測試領域的發展與問題,國家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去年信息產業部等五部委聯合頒布的124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加快培養軟件測試人才,開展軟件評測技術的研究……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各方參與、有效監督和管理的軟件評測體系!,信產部更是在今年首次發放“軟件質量測試能力優化升級”基金。政策的出臺,不但有助于我國完善軟件測試人才培養體系,更有助于企業建立高速、有效、完善的軟件質量監控體系,建構軟件行業的質量檢測平臺,提高軟件產品質量,避免因小BUG引發致命危害問題出現。
(責任編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