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本動因分析
成本動因是指引起產品成本發生的原因。從價值鏈的角度看,每一個創造價值的活動都有一組獨特的成本動因,它用來解釋創造價值活動的成本。因此,每一項價值創造活動都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來源。戰略成本管理所強調的成本動因可以分為結構性成本動因和執行性成本動因兩大類。結構性成本動因是指決定組織基礎經濟結構的成本驅動因素,主要包括:
1.規模:對研究開發、制造、營銷等活動投資的規模。
2.范圍:指企業價值鏈的縱向長度和橫向寬度,前者與業務范圍相關,后者與經濟規模有關。
3.經驗:指熟練程度的積累,即企業是否有生產該種產品的經驗,或者生產過多長時間。
4.技術:企業在每一項價值鏈活動中所采取的技術處理方式。
5.多樣性:指提供給客戶的產品或勞務的種類。
執行性成本動因是指與企業執行作業程序相關的成本驅動因素。主要包括:
1.凝聚力:員工對企業投入的向心力。
2.全面質量管理:即員工對質量的認知與重視程度。
3.生產能力運用:在既定企業建設規模下,生產能力運用的程度。
4.產品結構:產品研究設計是否有效率,是否符合市場需求。
5.聯結關系:指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顧客間價值鏈的聯結關系。
與作業性成本動因(材料、人工等)相比,結構性成本動因與執行性成本動因都是更高層次上的成本動因,而且很多是非量化的動因,但其對產品成本的影響更大、更持久,因而也更應予以重視。在企業基礎經濟結構既定的條件下,通過執行性成本動因分析,可以提高產生各種執行性成本動因的能動性,并優化它們之間的組合,從而使價值鏈活動達到最佳效果;而對于結構性成本動因,未必總是愈多愈好,如單純擴大企業規模,或運用高新技術,對于管理水平有限的企業而言,未必是好事?傊,企業要取得戰略成本優勢,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人手:
1.控制成本動因:企業只有控制其主要價值鏈活動的成本動因,才能真正控制成本。
2.重新組合價值鏈活動:企業可研究、分析如何重新設計、組合其主要價值鏈活動,如產品設計、生產、營銷、運輸等等,以取得成本優勢、提高競爭能力。
我國企業應樹立戰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戰略成本管理的實質是尋求成本優勢,研究和推行戰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戰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發展,是現代市場經濟和競爭的必然結果。成本是決定企業產品或勞務在競爭中能否取得份額以及占有多少份額的關鍵因素,而影響成本的核心是企業的戰略成本,而非傳統的經營成本。
2.戰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發展,是建立和完善現代成本管理體系,加強企業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在現代成本管理中,戰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傳統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觀層面上的研究領域,把重心轉向企業整體戰略這一更為廣闊的研究領域,有利于企業正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從而正確地選擇企業的經營戰略,正確處理企業發展以加強成本管理的關系,提高企業整體經濟效益。
3.戰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發展有利于更新成本管理的觀念。在傳統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歸結為降低成本,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認,在成本管理中,節約作為一種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現代成本管理的目的“應該是以盡可能少的成本文出,獲得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從而為賺取利潤提供盡可能好的基礎”,以此實現成本效益原則。企業采用何種成本戰略,取決于企業整體的經營戰略和競爭戰略,成本管理必須為企業整體經營管理服務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