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一方面致使眾多企業IT投資有所縮減,但另一方面,也會迫使企業不斷降低成本,加大外包比例。因此,綜合來看,全球軟件外包行業將會保持快速發展。據IDC預測,未來三年全球軟件離岸外包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19.5%,在中國這一數字為41.2%。
二、中東海底光纜斷裂,印度軟件外包遭重創
2008年1月底2月初,地中海發生幾起海底光纜斷裂事件,影響波及中東、海灣、南亞、東南亞數十個國家,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網絡、通信、航運造成了巨大沖擊。印度因特網帶寬因此減半,大公司由于擁有技術龐雜的備用系統,業務受影響較小。但一些技術實力相對薄弱的中小公司卻有可能因此失去客戶。
目前,印度承接了美國90%的軟件外包業務。為了防范各種不可預期的風險,美國正在降低印度的接包比例,而且,在接包市場培養更多的競爭對手也有利于美國自身保持談判的主動地位。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外包業務流向中國、菲律賓、巴西、俄羅斯、墨西哥、新加坡、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家。國際軟件外包多元化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三、我國軟件外包產業亟需向高端轉移
目前國內廠商一般都處于純粹接包方的地位,在接包業務價值鏈中處于低端(初級的編碼外包以及部分測試外包業務),產業鏈高端的軟件需求研究、總體設計等環節很少觸及。人民幣升值、行業利潤下降、國際軟件外包出現多元化轉移的傾向、跨國公司加緊在中國布局軟件外包業務等因素要求中國軟件外包產業應及時向產業鏈高端轉移。這一轉移能否成功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一、完善行業政策、法律體系和市場規則的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升企業的商業信譽。二、加快對現有計算機教育、培訓模式的改革,培養更多的國際化人才。雖然我國每年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在數量上與社會需求基本吻合,但在質量上還有較大的差距。高層次人才、海外人才的缺乏也極大地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充。三,企業加強自身項目管理能力,完善服務流程。
四、中、印軟件外包比較
印度在軟件外包行業的起步比中國早10年,他們管理大型公司的能力是目前中國的IT服務企業所欠缺的。
五,對日外包仍有巨大空間
目前,我國對日軟件外包規模不足日本發包規模的10%。由于地緣相近,語言、文化相通,日本企業傾向于向中國企業發包。預計未來5年的發包量有望增長6倍。對日市場的增長主要受限于中國外包企業規模的發展速度。
六,投資建議
隨著我國軟件業人力成本的不斷提高,以及軟件接包競爭不斷加劇,低端業務利潤率將會繼續下滑,建議關注具有較強高端業務競爭力且規模較大的外包公司。
東軟股份是國內軟件和服務離岸外包最領先和最有優勢的企業。公司外包業務絕大部分來自日本(80%)。公司嵌入式軟件外包所占所有外包業務約80%,且進入壁壘較高,毛利率可達40-50%。公司正在不斷提高業務層次,向"以IT解決方案和服務為核心業務的服務型公司"轉變。給予"增持"評級。
浙大網新是國內對歐美軟件外包的龍頭企業,對美金融外包層次較高,但其機電業務有毛利率繼續下滑的趨勢。給予"增持"評級。
海隆軟件主營對日軟件外包業務,公司軟件開發領域涉及嵌入式、移動電話內容服務、金融、物流等,目前技術層次相對較低,但已開始涉及系統架構設計、需求分析等較高層面。建議關注。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