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為設計師和主管經理要充分認識質量管理的意義,它不僅僅是質量部門的,也是每個人的。就像交通規則,穿馬路要走人行橫道,行車靠右,它是一套行為準則,雖然這種準則其實很麻煩。我們不得不走出一站地去走過街天橋,不如翻欄桿來得快,但注意:不遵守規則帶給個人的是臨時的小收益,一旦有事則是對個人的極大傷害和對系統的巨大破壞,個人橫穿三環路撞飛的、一起小事故導致整個三環大堵車的報道在交通臺經常會有。以上的可以類比的交通規則應能清晰地說明規則的重要性。
2、在認識規則的基礎上,強化質量管理的執行力度的效果,以質量體系文件為依據開展工作,規則有問題改善它,但有問題的規則不成為抵制和不執行的理由。交法的不足之處,撞了白撞和無論何原因撞了機動車全責兩條規則,都因爭議過大先后作廢,但在它的有效期內都是被執行的。我們有權利積極發表意見,但無權不執行。
3、作為經理,每天關注規則是否方便執行。執行力不夠往往有四部分原因:規則不對,規則對但執行操作不方便,既方便執行又好的規則會觸及執行人的利益,只是因為不習慣新規則就抵觸執行。作為經理的職責其實就是這些,如果您仍然認為自己把活干好就是的話,那奉勸一句,趁早辭掉所謂的經理頭銜,申請一下別降低薪水舒舒服服的當自己的技術專家去算了。經理的工作應該是發現問題、處理批次問題、制訂流程、維護流程、推動實施。尤其是年輕的小經理(在一家不大的公司往往會干上2-3年就能弄個經理當當)更尤其要注意這一點,我是犯過類似的錯誤,在此向曾經的上司和同仁檢討,是你們教會了我,曾經給你們造成的麻煩是為我今天交的學費。也向現在的上司和同仁檢討,今天我給你們造成的麻煩是給我的明天教的學費。
3、學會從質量體系出發解決問題,用管理的手段解決技術問題。比如一個項目組解決某技術問題犯難,有時未必死磕解決,而是通過流程梳理解決。流程上有FMEA分析的話,那就組織研討會,大家集思廣益;流程上又對供應商的審查要求,那就借此與技術合作商廣泛求教;經了解國外很多企業,尤其是新興技術企業,都是用管理手段解決技術問題的高手,比如JAVA就是一種咖啡的名字,SUN公司的技術人員經常在咖啡間討論,有了很多的腦力激蕩的好思想,為紀念這些討論會,給他們的成果起名叫JAVA。既然我們一個人的技術達不到,那就別死磕了,很難跨過去的,就想想管理的手段吧。質量管理的評審會就是用集體的智慧防止個人犯錯誤的典型體現。
在實施質量體系的時候,如果碰到上級就想做樣子的,那就算了,也別努力推了。如果上級強力推動,下級抵制的話,那就務實的推動,鬼子進村,打槍的不要,悄悄地,用具體的方法引導實施,我們小的時候吃苦藥,大人一般都放點糖,多現實的例子,當然小孩為了吃糖而故意說藥太苦的也有。還有一種是上下級都認可,但仍不協調,那缺的是具體推進方法,可以仔細研究細節,請教一下高人,比如說我這樣的人。
通過局部問題的逐步解決,每個人的局部創新,局部改進,局部實施,質量管理能形成滿園春色關不住的局面。愿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執行改善,為大家的工作提供一個方法,解決大家的一些現實問題,為我們的職業經歷、經驗、認識增添濃重一筆。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