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小 中 大 |
推薦給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進行高效的項目管理?
發布: 2007-11-28 19:08 |
作者: Amigo |
來源:
IT168 |
查看: 94次 | 進入軟件測試論壇討論
3、怎樣獲取需求(How)
接下來項目經理應選擇至少一種需求獲取技術獲取相關的需求,作為需求分析的依據。需求獲取技術包括但不限于:
1) 用戶訪談
用戶訪談的形式包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兩種。結構化是指事先準備好一系列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非結構化是只列出一個粗略的想法,根據訪談的具體情況進行發揮。有效的訪談需要靈活的結合這兩種方法。
用戶訪談具有很好的靈活性,有較廣的應用范圍,但實際操作時存在許多困難,例如客戶經常很忙,難以獲得充足的訪談時間;客戶訪談需要需求分析師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要求需求分析師有足夠的相關業務領域知識。
2) 用戶調查
用戶調查是通過精心設計提問問題形成調查問卷,然后下發到相關人員手中,讓他們填寫答案,來獲取用戶需求。
用戶調查的方法最大的缺點是缺乏靈活性,由于缺乏面多面的交流,所獲取的信息量也比較有限。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建議可以先采用用戶調查的方式獲取一定量的信息,然后有針對性地開展用戶訪談。
3) 現場觀摩用戶的工作流程,觀察用戶的實際操作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流程和操作而言,是比較難以用語言和文字進行表達的,對于這種情況,可以采用到客戶的工作現場,一邊觀察,一邊聽客戶講解,從而更直觀的了解客戶需求。
4) 從行業標準、規則中提取需求
如果用戶要求所開發的軟件產品必須滿足一定的行業標準和業務規則,需求分析師可以通過閱讀政策法規、業務規則以及行業標準等各類相關的文檔,并與相關領域的業務專家進行業務交流來了解客戶的需求。
這種方法要求需求分析師有一定的行業從業經驗,能夠了解行業的發展動向,這對從技術出生的需求分析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5) 文檔考古
對于一些數據流比較復雜的、工作表單較多的項目,有時是難以通過說或者觀察來了解需求細節的。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對歷史存在的一些文檔進行研究,考古一詞非常形象地說明了其主要的工作重心是通過已經填寫完畢的、也就是帶有數據的文件、表單、報告,獲得所需的信息。
6) 需求討論會
這是一種相對來說成本較高的需求獲取方法,但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種。它通過聯合各個關鍵客戶代表,分析人員,開發人員,通過有組織的會議來討論需求。
在會議之前,應該將與討論主體相關的材料提前分發給所有將要參加會議的人。在會議開始之后,先針對材料所列舉的問題進行逐項專題討論,然后對原有系統、類似系統的不足進行開放性交流,并在此基礎上對新的解決方案進行構思,在此過程中將所有的想法、問題和不足記錄下來,形成一個要點清單,作為后續需求分析的依據。
7) 原型法
原型(prototype)即把系統主要功能和接口通過快速開發制作為“軟件樣機”,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給用戶,及時征求用戶意見,從而明確無誤地確定用戶需求。同時,原型也可用于征求內部意見,作為分析和設計的接口之一,可方便于溝通。原型法主要價值是可視化,強化溝通,降低風險,節省后期變更成本,提高項目成功率。
原型法的優點是:
i)鼓勵業務管理者的積極參與;
ii)有助于解決業務管理者之間的差異;
iii)能給業務管理者一個對最終系統的直觀感受;4)周期短;5)成本低;6)用戶較滿意。
但原型法也有缺點,主要為:
i)導致人們認為最終系統將很快產生;
ii)對系統操作權限的說明較弱;
iii)不適合于開發大系統;
iv)開發過程管理困難。
在實際開發過程中,筆者所在公司一般比較常用的需求獲取方法是用戶訪談、需求討論會和原型法。對于相對較小的項目,筆者極力推薦原型法,因為通過可視化的界面,可更容易的、更快的挖掘客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