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孤獨的舞者[2] 軟件測試
實施軟件評測項目時,客戶要有接受管理軟件開發流程的意識。
客戶交給開發商一個項目,通過測試等質量掌控流程,可以將產品的質量保證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準,減少后續工作的成本。但是現在很多開發商和客戶很短視,覺得只要現在沒有出問題,就可以了,不愿意在軟件開發過程中,讓測試介入的程度不深,這導致測試不完全,埋下了隱患。
無論是對軟件開發商還是對客戶來說,忽視軟件測試,必將導致上的軟件開發項目越多,將來會被這些有問題的項目給拖死的概率越高。
武友文說:“有獨立的軟件測試第三方的出現,好處就是嚴格地掌控軟件質量,減少維護成本,這不光對客戶有好處,對開發商也有好處。所以一個項目,在我們實施很長一段時間,大約是半年至兩年后,客戶才意識到這樣做是有用的。這很正常,因為軟件開發一定會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包括我們評測也有一些問題查不出來!
邁捷對派出的項目實施人員的標準很高,要求既有綜合素質,又要有專業素質,目前國內這種復合型的人才太少了,于是邁捷只能自己培養。
而人才培訓,則令武友文最為頭痛。人才培養是邁捷在資金和力量上投入最大的一塊。其中專業素質的培訓最難,因為需要實踐。這如同醫生一樣,從醫學校畢業了,雖然有很多理論上的積累,但是缺乏臨床經驗,你還不是一個合格的醫生,更別談做一個好醫生了。項目實施管理者也一樣,既要有理論基礎,更要有經驗積累,而一個優秀的項目實施管理者重要的素質是,能在按流程做的基礎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這個要求就太高了,但這又是項目實施成否的關鍵。
國內軟件業和國外相比,最大的差異就在:質量和質量控制應該是最重要的一項內容。但是,無論在消費類軟件還是大型軟件的測試領域,與國外相比,國內軟件產品的質量掌控體系和標準都是模糊的。國內軟件提供商的質量承諾,既沒有相應機構的監督,質量水平也沒有第三方來認證,承諾顯得極其蒼白而無力。
可喜的是,軟件測試機構在我國正逐漸成長起來,并且,它們在軟件市場上的影響力正逐步得到提升。因缺乏游戲規則導致整個軟件行業的市場行為不規范,并且嚴重制約軟件行業健康成長的局面,一定會有所改善。
采訪后記:
軟件評測只是用技術手段來監控軟件產品的質量,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軟件產品的水平。目前,國內最缺的是軟件項目實施的高級管理人才和軟件結構分析的專業人才。這種高級人才的培育制度才是最重要的,缺乏高級人才培養的后果,會影響國內軟件的進程。與培養軟件藍領相比,雖然高級人才培育的時間周期長,資金投入大,但是我們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這種憂患意識,去做這項有長遠影響的工作。這種工作不是非得要誰去做,但是我們一定要有這種意識去投入去做。
在采訪中,武友文認為大量的藍領、很少的白領,這樣的軟件產業肯定有問題。不少人對將軟件分為對白領藍領很有意見,軟件開發流程應該有一定的延續性。因為寫程序不難,誰都能寫,難的是寫出合格的、優秀的程序。單一的寫程序對軟件開發很不合適,如果你不懂別的,譬如軟件架構和質量目標,那么程序也寫不好。單從編程的角度進行培訓,對藍領見效快,對白領則不太公平。
日本在軟件開發中分得很細,國內接日本軟件外包的業務很多,但大部分只是負責一個模塊。軟件是個創造性的工作,變成流水線工業化生產也許有問題。在我們的軟件開發中,往往技術是不成問題的,但是管理是個大問題。我們的軟件企業中,各個員工意識不一樣,在不同的階段理解不一樣,管理人員的素質也不一樣。軟件管理和測試是一個需要反復實踐的過程,要通過反復的實踐才能解決問題。這些問題根本不是培訓大量的軟件藍領就能解決的。
現在關于軟件工程的培訓很多,如果只是講課意義不大,這些課在學校都已經講過了,現在要的是實踐。但是,目前國內還很欠缺這種實踐的機會。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