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伴隨著中國軟件行業的高速發展和國家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CMM/CMMI體系(為了行文方便,下文均以CMMI代表CMM/CMMI)在IT行業日益流行并逐漸深入,許多企業高層將CMMI視為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各大小公司迫不及待的引入了CMMI咨詢和認證,并不斷向高級別沖刺,認為這樣就可以解決長期困擾企業的項目延期、項目成本超標、項目質量低下等難題。
但經過幾年的工作,不少企業卻不得不無奈的面對這樣的現實:CMMI體系的引入帶給企業的只是一些從來落實不下去的開發流程和文檔模板、或者CMMI體系執行下去了,但效果卻只是使研發文檔齊全了一些、研發過程規范了一些,可是產品質量和開發進度卻沒有什么改進,甚至有所退步。
于是,質疑CMMI的聲音大了起來,CMMI無用論也漸漸泛起。
難道在國外發達軟件國家有著卓越表現的CMMI又將步某些管理體系的后塵,在中國的國情面前被拉下馬來?難道真是CMMI不適合國內的企業嗎?
問題分析
本人推進CMMI已有7、8年的時間,并且實際接觸了很多CMMI案例,對此問題,個人認為:
首先,CMMI并不是純理論的體系,它基于逐步改進的管理思想,通過提煉業界最佳實踐形成體系,有大量的開發管理實踐為基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國內推行CMMI后,對軟件行業管理的提升及研發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幫助,且涌現出一批通過推行CMMI對企業管理有了巨大提高的企業,因此,CMMI是完全能滿足國內的軟件企業的。而且更為難得的是,CMMI的大量KPA保證了它高度的可實踐性,避免了某些管理體系只重理論而忽視實踐的缺陷,非常適合于企業操作,在目前國內軟件企業普遍較小,無力聘請高水平的管理公司進行指導的情況下,CMMI更是這些企業的福音。
但為什么有些企業推行CMMI后,卻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果,而且這樣的企業還不是個案,主要原因為:
1、 對CMMI體系定位出現偏差
2、 只注重CMMI的引進和推廣,忽略了人的培養和作用
3、 完全照搬CMMI,未結合本企業的實際進行落地
4、 急功近利,未能長期堅持
下面依次介紹
對CMMI體系的定位出現偏差
許多企業對CMMI沒有透徹、深入的理解,將CMMI當成了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認為只要推行CMMI體系,企業存在的所有問題,至少是產品研發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都應該迎刃而解了,其實這是不對的認識。
任何一種管理體系,都有它的定位和適用范圍,沒有誰能包治百病,CMMI體系也是一樣,它的定位很清晰:幫助企業提升研發能力,完成研發工作。它會告訴企業如何“把事情做正確”,卻不會告訴企業如何“做正確的事”,做正確的事是企業戰略要解決的問題,而CMMI則保證研發體系對企業戰略的良好支撐:按質按時完成企業戰略要求完成的研發工作,這兩者是有根本區別的。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