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掌握各種各樣的工具是很不錯的主意;而且,如果你想很好地做好需求工作,最好能很好地把握直接的提問、面對面的觀察和談判技巧。但是,出于對工具局限性的擔心,我不得不提醒讀者再次注意人類思想的復雜性和含混性。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理想主義的需求分析員編制各種各樣的表格和調查問卷,然后根據表格里面的文字和數據來撰寫他們的需求規格說明書;這一節就是要說明這種死板的方法是不能夠完全正確地獲得需求的。
我們常常通過問問題,根據回答建立目標產品的各個屬性,以構建產品的決策樹。
理想主義者認為只要每一個選擇都由用戶判斷,每一個決策都經過用戶簽字,那么他們的決策樹很快就能找到真正需要的產品。其實我們就算是能夠作到每個判斷的正確性和明確性,也會給我們的決策帶來了嚴重的壓力,每一個分枝的地方都會有明確的用戶配合嗎?另一方面,我們不可避免會加入我們自己的“經驗”,實際上是我們的假設。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決策的次序非常重要。比如,如果客戶想要一輛綠色自行車,那么如果給他一輛橙色自行車可能會比一個綠色卡車來得比較容易接受。因此,問題“它是什么顏色的?”和問題“它是自行車還是卡車?”相比較而言應該問得較晚。次序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能夠減少我們為錯誤決策減少修復誤差。
我們說,我們需要一些額外的工具和技巧來降低含混性;這是因為“我們常人并不擅長于發現我們已經忽略的東西”。這種心理學上的觀察結果實際上嚴重地困擾了我們這些設計者。例如說,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X射線,我們無法用自己的耳朵聽到超聲波,我們無法步行漫游世界。
在降低含混性方面,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內容:
分歧無處不在,設計者最容易自以為是地認為他們心目中的解決方案就是客戶想要的,而實際上這往往給客戶強加了很多假設。即使我們發現我們的解決方案遠超過客戶所知,千萬不要過度自滿,要么去說服他們,要么去尋找能接受你的方案的新客戶。
直接提問時,可以使用決策樹。但是千萬注意對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進行一次口頭的和書面的確認,即把客戶的回答寫出來給他們看,這可以鍛煉你的文字表達力,也是降低含混性的技巧。
有責任的需求工作者接受我們的思想,但是他們開展工作的困難不止來自于客戶,也會來自于他們的那些守舊的同事。我們必須說服這些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舉一些你們共有的失敗的例子。不過千萬注意不要讓對方難堪。
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同樣也理解并接受客戶和同事的局限性。
文章來源于領測軟件測試網 http://www.kjueaiud.com/